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山东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迅速采取行动,探索体医融合“山东样板”。
加强融合,统筹谋划
2021年1月7日,新年伊始,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体医融合”试点项目的通知》(鲁体办字〔2021〕1号),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申报“体医融合”试点项目。通过开展体医融合试点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运动康复、慢病防治体医融合服务体系,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制定关于体医融合规范的山东地方标准,初步形成科学有序的体医融合山东模式,为在全省推广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对体医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省体育局和省卫健委联合成立了体医融合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设立“山东省体医融合试点工作办公室”。
试点先行,模式多元
山东省“体医融合”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在全省各级有关行政部门的精心组织下,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共申报试点项目214项。所申报的试点项目类型广泛、融合模式多元,即包括慢病干预、运动康复、体检和体测结合模式,也包括医养体、康养体等综合项目,还包括儿童发育干预、青少年脊柱侧弯干预、吸毒人员运动干预、自闭症儿童运动干预、孕期产后康复等特殊人群运动干预项目。在申报主体中,省级医疗机构46项、市级医疗机构25项、县级医疗机构17项、体育政府机构15项、省内高校31项、医疗企业13个、康养企业10项、健康管理中心9项等。山东省各级卫健、体育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积极试点体医融合工作,探索体医融合的“山东样板”。
精心组织,积极响应
为了解山东体医融合试点项目的具体情况,山东省体医融合试点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了认真筛选论证。2月9日,试点工作办公室对上报的214个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分类和初选,按照“项目已经开展、有明确的体医融合结合点”等要求,首批初选试点项目共120项。
为进一步了解项目开展情况,3月17日,体医融合试点工作推进小组精心组织了线上答辩会议。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延奎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省体育局和省卫健委积极行动,主动打破行业壁垒,联合启动体医融合试点工作,计划培育一批体医融合示范项目,探索一批体医融合成熟模式,打造一批体医融合地方标准,培育体医融合发展市场主体。体育和卫健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融合,做到理念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形成体医融合产业生态圈,助力健康山东建设。参与答辩的专家要充分发挥优势,严格执行评分标准,选出体医融合试点的“优种良苗”。
答辩会议邀请省卫健委、省立医院、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运动是良医研究院等单位的18名领导和专家,组成3个专家组,对首批初选的项目进行了线上答辩。各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线上答辩,山东第一科医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师冉、嘉祥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伟等单位或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以PPT形式对体医融合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下一步,山东省体医融合试点工作办公室,将对部分项目进行现场考察。今年还将通过组建山东省体医融合专家库、召开首届体医融合论坛、构建体医融合大数据平台、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体医融合”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科学的健康指导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