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济南市历下区与重庆市武隆区建立起结对帮扶,至今已历经7个年头。7年来,两地立足武隆区“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创新“乡村旅游+产业”模式,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民”。而今,武隆区已经实现了乡村美化、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入股分红的多赢,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隽永绵长山海情上下联动将协作工作推向纵深
自开展东西协作工作以来,历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并作为全区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重要舞台,以及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每年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协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协作工作。
历下区建立了“1+13+N”的协作帮扶模式,实行全区上下都是实施主体、责任主体的协作工作机制。全区13个街道与重庆市武隆区建立了26对办镇、26对村居、26对村企的结对帮扶关系,形成区、街、居(企)三级立体化帮扶模式,不断推进协作工作向纵深发展。
历下区牢固树立可持续、可复制的扶贫协作工作理念,立足比较优势,建立涵盖20余个行业300余家企业的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企业库,通过产业带动脱 贫,实现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坚持分类施策,实行“订单式”、“量体裁衣式”扶贫,切实把历下产业、资金、技术优势与受援地资源、市场、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以产业扶贫撬动脱 贫攻坚新杠杆。
坚持产业主导,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7年来,历下区总计向武隆区拨付9572万元支持武隆区脱 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武隆区天然去雕饰的生态资源逐渐被唤醒,“绿水青山”在东西协作的进程中,变身为“金山银山”。
历下区会同武隆区共同研究芙蓉街道堰塘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新模式,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成立“大荷顺”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芙蓉翡翠梨”“堰塘荷虾”等特色品牌,鼓励农户以自有土地、资金等形式与经营主体联营,并依托“大巷口”电商平台多渠道销售特色产品,实现村民共同增收致富。自堰塘村休闲旅游建成后,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综合收入260万余元,全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昔日的“空壳村”,如今村集体收入十多万元,并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历下区还创新“乡村旅游+产业”模式,推进武隆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生态资源和发展资源高效联通,着重推动武隆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截至目前,以双河镇为代表的“高山番茄谷”、火炉镇为代表的“火炉脆桃”和沧沟乡为代表的“沧沟西瓜”的高山农研旅田园综合体全部采取“国企+科研机构+协会+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模式,已全部建设完成,产值预计2000万元。
此外,历下区还积极进行产销“双线发力”,创新开展消费帮扶推进渝货进鲁,并全力协助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方面在全区设立了5个武隆区农特产品展销点和体验店,累计销售两地农特产品近7000余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消费市场、开放平台的优势,借助网红经济等创新手段,创建各类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帮扶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在创新消费帮扶模式、做好精准帮扶等各项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架起空中课堂两地学子共沐教育暖阳
历下区开展东西协作工作,不仅立足当下经济发展,还着眼于培育未来,提供人才支援。7年来,历下区在教育协作方面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名师名校结对、空中课堂深度教研、齐鲁文化研学、历下暖心助困等“五大行动”,助力武隆教育发展。
2019年9月,济南第五中学与重庆市武隆区实验中学首次开展了线上“同上一堂课”活动,让两地学子共享教育资源。此后,“空中课堂”逐渐在历下、武隆两地六所结对学校铺开,至今已开展了50余节“空中课堂”。空中课堂逐渐成为东西校际教育教学的交流的平台,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鲁渝教育协作工作的平台。
此外,历下区优秀的人才师资也不间断流动到武隆区。2018年历下区11所中小学9个学科的12位骨干名师,奔赴武隆区,与当地的教育同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例展示、主题讲座、教学诊断等教育教学交流活动。2022年8月下旬,由历下区36个单位选派的38名教师组成的历下区教体局支教团奔赴武隆再担支教任务。
资源共享、教学研讨、师资培训……多年来,历下—武隆两区着力增强软实力建设,优化办学品质,让教育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心手共牵,让两地学子共沐教育暖阳,推动武隆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
一个个产业项目、一处处田园综合体、一批批支教教师人才……七年时光,历下—武隆东西协作结出累累硕果,更书写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