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包裹快递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民营快递企业快速成长起来,承载着中国邮政集团快递业务的EMS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随着中国邮政集团改革的深入,EMS也欲挽回“老大”的地位,其直接表现是近几年不断进行价格调整,并推出新产品与服务,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我国包裹快递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民营快递企业快速成长起来,承载着中国邮政集团快递业务的EMS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随着中国邮政集团改革的深入,EMS也欲挽回“老大”的地位,其直接表现是近几年不断进行价格调整,并推出新产品与服务,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不久前,北京邮政融合互联网、微信技术和邮政信筒、营业网点资源打造的24小时便民快递服务新同城信筒快件业务正式开办。从此,北京市民只要找到邮筒或者邮政营业网点就能寄快递了。同时,使用该方式寄快递不用再填写面单,而是扫描信封背面的二维码,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据悉,新信筒同城快件属文件类快件业务,采取预付费快件信封形式,两种信封快件定价分别为8元和6元。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邮政利用邮政集团现有的信筒与营业网点资源来开展同城快件业务,是中国邮政集团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的又一具体表现。众所周知,近几年中国邮政一直都在强调市场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推动我国邮政业的良好发展。但是改革却并不容易,中国邮政的改革进程也稍显缓慢。
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作为全网型的企业,中国邮政集团以往的组织架构割裂了全网资源,未能形成合力,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加强集团对全网的管控力。
中国邮政改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体制改革。2007年1月,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重组后正式揭牌,中国邮政政企分开,这成为我国邮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但此后,邮政系统便再无大动作。
直到2013年,中邮速递(EMS)通过发审会,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这一动作又开启了中国邮政集团市场化改革的大门。然而2014年12月EMS却突然宣布主动放弃上市。随后中国邮政官方表态称,主动退市背后的调整主要包括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母子公司制调整为总分公司制,同时将根据经营需要,对直营区域范围、管理层级进行市场化的调整。
2015年4月8日,中国邮政集团官网挂出的一则《吸收合并公告》称,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北京市、河北省等31个省邮政公司内部决议,并经财政部批准,中国邮政拟对31个省邮政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完成后,31个省邮政公司及其下属机构由原先的子公司变成分公司,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全部由集团公司承接,债务债权则由各新设分公司承继。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邮政集团此举是为了加强总部把控力。作为全网型的企业,中国邮政集团以往的组织架构割裂了全网资源,未能形成合力,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加强集团对全网的管控力,由母子公司制改向总分公司制转变,是其内部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国邮政集团深入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邮政集团组织架构调整正是市场化的表现。EMS撤销IPO时曾解释称,近几年快递物流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市场及监管办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提高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决定实施战略调整,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随着EMS撤销IPO以及中国邮政集团组织架构的调整,当时业内猜测中国邮政集团组织架构调整后或将会整体上市。然而,两年过去了,中国邮政集团的体制改革没有了新消息,整体上市更是没有踪影。
关于中国邮政集团改革的最新消息,还是来自今年年初的2017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中国邮政集团2017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深化企业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一要按照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加快推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二要完善集团管控体系。把该管的管住,不该管的放权。在机制改革方面,一要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对高度市场化的业务板块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确定薪酬分配。二要对控股子公司按照所处行业实施对标管理,进行绩效考核。三要对省级分公司实行差异化考核,拉开分配差距。
但目前来看,能否像预期的那样达到改革目标仍需拭目以待。
推新品调整价格适应市场
从整个市场来看,中国邮政集团的改变还远未跟上市场的变化,它的新业务、新服务主要还是在追赶市场与同业竞争者。
中国邮政政企分开后,中国邮政便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业务领域也不断拓宽。据了解,目前中国邮政集团主要业务有传统邮政业务、金融、包裹快递、电子商务。其中包裹快递和电子商务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国邮政集团的这两块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这两块业务自然也是市场化步伐最快的。
众所周知,我国包裹快递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民营快递企业快速成长起来,承载着中国邮政集团快递业务的EMS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随着中国邮政集团的改革,EMS也欲挽回“老大”的地位。所以近几年不断进行价格调整,以及推出新产品与服务,来积极参与市场的竞争。
2010年,EMS针对电商客户推出的经济型快递e邮宝,省内首重价格为10元。尽管当时10元的价格与“四通一达”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但相较之前20元的价格,消费者已经能够接受,并且EMS还有网点布局完善的优势,所以在当时e邮宝还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2013年国内e邮宝更名为新经济EMS。
另外,2012年,中国邮政集团还推出邮政小包业务,国内小包价格为5元。据了解,邮政小包不属于EMS,而是属于中国邮政集团的传统邮政业务。当时业内认为,中国邮政集团欲通过e邮宝和邮政小包双线发力快递业务。
2016年年初,中国邮政集团将现行邮政公司和速递物流公司(EMS)分别经营的包裹快递业务产品EMS经济快递、国内小包和快递包裹整合为一个产品,新产品名为“快递包裹”。并且,包裹快递业务产品管理权统一收归集团公司。
近几年,中国邮政集团没有推出过其他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直到不久前北京邮政推出的新同城信筒快件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该业务将邮政原有的信筒与营业网点资源利用起来开展快递业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最后一公里”的高成本问题。然而这个业务又有着明显的弱点,比如用户要亲自到信筒或营业网点投递。如今快递上门取件发展得已很成熟,并且消费者已经形成习惯,让消费者出门去投递快件将会制约该业务的发展。
另外,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EMS与其他民营快递一样也在不断提升快递的配送时效。自今年3月起,EMS的时限进一步提速,全国200多个城市次日递,“当天交寄,次日送达”,并自2017年3月16日起,EMS率先在全国推出“次日递”时限承诺服务——“限时未达,原银奉还”。
在业务范围上,EMS也不断进行拓展,比如现在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为生鲜行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而在运输方式上也越来越灵活,比如与高铁合作进行干线运输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国邮政集团在积极地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包裹快递领域推出的产品与服务对于中国邮政集团来说的确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中国邮政集团的改变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它的新业务、新服务都是在追赶市场与同业竞争者。
近几年来,民营快递的网络布局逐渐完善,农村市场的覆盖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在保证低价的同时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这时中国邮政集团的“快递包裹”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如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领域仍是“四通一达”的天下。
EMS推出的次日递业务,很多民营快递企业早在两年前就已实现,而且我国几大民营快递企业也都早早涉足于冷链等新业务。如今看来,在中国邮政集团的包裹快递业务的市场化进程中,仍没有形成独特的优势。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中国邮政集团也在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记者了解到,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叫邮乐网,由中国邮政与香港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旗下的TOM集团携手呈献,是一个结合高端线上网购和线下零售于一体的购物服务平台。邮乐网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更谈不上什么市场份额了。可见,中国邮政集团市场化改革在电子商务业务上的表现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