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也“火”了!在40天的时间里,“共享充电宝们”拿到了超过12亿人民币。街电获陈欧3亿投资,Hi电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拿到3.5亿业内最高融资,投资机构不乏腾讯、阿里、美团、分众等等。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也“火”了!在40天的时间里,“共享充电宝们”拿到了超过12亿人民币。街电获陈欧3亿投资,Hi电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拿到3.5亿业内最高融资,投资机构不乏腾讯、阿里、美团、分众等等。
市场硝烟弥漫,资本疯狂起来。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共享经济的驱动下,昂贵的线上流量让一些投资人开始瞄准线下。对于投资人来说,共享充电宝硬件成本低,损耗率极小,且回本周期短,所以商业模型比共享单车更健康。而最为诱惑的,莫过于抢占线下流量入口。
有分析人士断言:共享充电宝之争归根结底是场景之争,未来谁先占领更多的场景入口,谁就最有可能胜出。
但是,与共享单车一样,抢占场景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共享充电宝企业面临的将是资产和服务的多重运营,其中包括产品、物流、服务等诸多问题。目前来电、Hi电等都在抢占供应链的高地,快速拼抢前端优质资源。借鉴共享单车的经验,要在短时间内做好供应链,需要解决的一方面是产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快速、巨大的投放压力。
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规模的“闪电战”已经打响。虽然进入门槛低,但打一场持久战需要融资、运营管理、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产品质量是尤为关键的一环。
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这些共享的物件用户首先考虑的是其质量安全问题。据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因为多为定制版,其质量到底如何暂无权威消息。
不过,在共享充电宝的消费者看来,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尤其对比他们熟悉的电小二和小米充电宝,共享充电宝的外壳质感差很多,手感、外观和充电速度也逊色许多。有消费者表示,共享充电宝很多是塑料外壳的,也不知道安不安全,用的时候还害怕把它摔坏。
除了质量安全,不少网友还关心到使用共享充电宝时的数据安全问题。“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手机隐私问题,虽然普通的充电宝还没有收集数据的功能,但是这种共享充电宝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我还不清楚。”甚至有网友想到共享充电宝可能被黑客或不法分子借用后被安装“树莓派”(百度百科:只有信用卡大小的微型电脑),进而从事非法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租赁协议中对存储内容一块也有提及。比如街电充电宝租赁服务协议中的隐私保护中有这么一句话:“本公司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单个用户的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本服务时存储在‘街电充电宝’软件中的非公开内容。”
看来,我们还需要给共享充电宝更多的时间去自我完善。
就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或许还有发展空间。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充电以及超级快充的普及,充电宝的需求变得不如智能手机刚兴起的时候那么热烈。共享充电宝平台若想要有长足的发展,充电宝共享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引子。
链接
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应该注意什么?
1,在充电时如果手机弹出是否激活开发者模式的提示后,请立即放弃使用。
2,充电时如果手机弹出是否允许设备访问照片和视频或提示是否“信任”该设备时,最好放弃使用。
3,充电时如果充电宝发热异常,保险起见请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