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不惑——台湾新锐菁英手工茶器联展
摘 要:5月24日下午两点,由艺博网、台湾茶师傅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40不惑——台湾新锐菁英手工茶器联展在济南老屯茶城广场举行。
5月24日下午两点,由艺博网、台湾茶师傅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40不惑——台湾新锐菁英手工茶器联展在济南老屯茶城广场举行。
本次联合展出的工艺老师,皆为来自宝岛台湾的新锐手作菁英。他们有的擅长使用岩矿来表现自己的创作灵思,将磨细的岩砂石沫轻轻拍打在坯体之上,再经以烈火的淬炼融合,织造出繁星闪动的美色。她们有的擅长拉制巨型大坯,手与泥的摩娑,展现力量与自然的融洽。
之所以叫做40不惑,是因为40岁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些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沉淀,尝试过错误的尝试,矫正了生涩的技艺表现,在40岁左右的年龄,具有了大师的风范。
他们各怀长才、各领风骚,沸腾的创意能量、火力全开的创作表现,没有窠臼包袱,作品魅力四射!
吴嘉倍
|阅览·极地极色|

入窑万彩,出窑一色引万彩
《彩色柴烧》技法,是吴老师独创的特色。窑前素胎上施以千变万化的釉彩,但经由特殊的窑内技术控制,出窑后其所有釉彩虽归于一色,但却非单色,而是引出层次、明暗、深浅、调性变化万千的色泽。

(吴嘉倍—极地极色系列)
《极地极色》系列,即为彩色柴烧经典代表。作品上先描绘出极地地形示意轮廓,再利用柴烧技术,将极地因光折射的云影雪光、或荒漠戈壁飞砂走石现象引出,表现出极地的苍凉与孤寂,穷千里目后却又出现生机!

(吴嘉倍—玄铁系列)
《玄铁》系列,乃为中式铁壶的拟真质感。而玄即为黑,于五行中为“水德”。吴老师的玄铁壶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式茶席上行茶点汤,呼应水德顺行。
曾靖骁
|诠释·无我之境|

(曾靖骁—茶组作品)
无我之境,有我之界
作者投入灵魂创作,形成茶器躯壳;但,惟有使用者的操执,才让它有生命,至此,作品才算从无我之境,进入了有我之界。

(曾靖骁—无我系列)
《无我》系列,其形而上的意念为朴而不拙、圆且不过满、斑驳却非腐朽,扎实的持盈握感,表现存在的踏实。其形而下的美学─黑白对比又相容、形制比例完美、线条简洁无繁枝冗节;且所有的细节,全然顾及茶人操持的流畅。
赖宗钦
|瞻望·宇宙繁星尘|

(赖宗钦—亲子杯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岩本烧》技法,乃是作者以陶土交糅岩矿,经窑火淬炼之后,独特的纹理质地,既有泼墨的朴雅,又兼得油彩的斑斓。
简曲薇
|领略·天然去雕饰|
简老师创作陶艺的初心,就是如此思想纯洁。意念随心,手也随心,所创作的茶器绝不拖泥带水,就是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虽无浓妆,亦令人的赏心悦目,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的壶让人拿在手上,唯一心思就是只想泡好茶!

《边境》系列,禅风黑中轻点金、或洒些微鎏金,讲述着自己一点一滴勇于跨出原本的舒适圈,突破身心灵经验的边境,尝试迈向更辽阔的世界。
康嘉良
|谛听·沉墨是金|

(康嘉良—墨金系列)
以拟真的技法,刻划老铁器斑驳、锈蚀、焊接、破口等岁月容貌,简洁却张力十足的身形,挂上墨金的釉衣;其色虽黑,却墨分五色,底蕴隐含着鎏金斑斓的光辉。正如老铁器的沧桑,完全来自于其辉煌的彪炳战功,以及曾经创造的闪亮黄金岁月。
康老师说他喜欢老的东西,因为老的东西有情感在里面,越用越喜欢。
邱中均
|熏染·春泥换就新器象|

(邱中均—春泥壶)
《春泥》系列,洁净自然的陶土,以不同的创作技法巧手翻转,让简单的陶土还原,成就生活中的美好器物;正如落叶红花回归泥土中,重新滋润大地发新芽、展新气象。
陈琼茹
|纳藏·兼容并蓄之势|

(陈琼茹—焙茗茶器组)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大
陈老师年轻却资深,她拜台湾陶艺拉胚大师“树枝师”为师,潜心锻炼马步基础。期间,涉猎各种陶瓷技法,成为其独出一帜的创作技能。
詹忠胜
|触动·老灵魂|

(詹忠胜—旧金提梁壶)
做旧如旧,穿越时光
詹老师有着娃娃脸,看似年轻的外表,却隐藏着老灵魂。其创作过程中,脑海总是浮现儿时景象:旧铁壶、老瓦罐、铜锈器那久远的美好旧时光,是他最想停驻的年代。
陈庆辉
|撷取·流云金光|

(陈庆辉—流云银壶—纯铜包银)
敲开流云见金光
《流云》系列,流云并非发光体,但其轮廓线条及体态肌理的变幻莫测,令其后隐藏的天光得以挥洒下五彩光芒。陈老师以此发想,藉由:锻敲、掐丝、焊接、天然漆髹涂、金银箔贴附,让生硬的金属也能发挥生活之器用,冷冽的金属也能有美学的温度;正如流云,自体不发光,却能引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