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的病毒威胁之下,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人的变化。居家隔离之后,人们的各类行为被缩小到了一个极端空间之内,需求也变得爆炸化和流程化。无论日常消费、娱乐、资讯还是社交,都体现了高度的线上化和线上线下的融合化。
新场景和新需求的突如其来,让零售行业里的经营者,被瞬时拉进“冰”与“火”的焦灼当中,有些企业甚至来不及应对思考,就已经惨淡收场。
然而,这只2020年的“黑天鹅” ,并非只会带来摧毁,就像每次重大的波折之后,总会迎来新的崛起。零售行业本已处在格局调整的新阶段,疫情之后,变革和升级将会加速到来。
零售企业将从关注增量
转为关注存量及运营管理
疫情之下,首先承认危机并获得关注的,是知名餐饮连锁品牌西贝餐饮的董事长贾国龙。他称,没有危机的时候,认为现金流足够,突然危机来了,却发现根本扛不住。见微知著,传统线下零售一旦失去客流优势,所受影响足以致命。
而当春节档消费市场普遍一改常态,人们只保留日常生活消费,取消走亲访友的礼尚往来,依赖线下的零售企业,还将面临库存、经营成本等方面的多重考验。
不过,恰逢其时,线上消费的优势也同时被凸显出来。隔离措施实行后,随即引发人们大量的线上消费。面对激增的线上订单和物流配运,各大零售电商开始各显神通。
“苏宁一小时场景生活圈”保障民生
以苏宁为例,依托全渠道、全品类的零售布局,防疫期间,苏宁有效保障了各类商品在多个渠道上的充足供应。苏宁自建物流,更有力地发挥了全国配送、近在身边的优势,实现了300多个城市的正常配送。“1小时场景生活圈”苏宁小店、苏宁家乐福等场景门店,保障零食、酒水、干调、日化等产品3公里内30分钟-1小时内配送到家,北京、上海、南京三地,通过苏宁菜场,即可实现今天下单,明天取货的送达效率。今年春节假期,北京苏宁易购整体配送量同比增长了269%。不折效率的配送背后,是运营管理上的持续努力。
过去,零售行业竞争一直更关注增量,对存量和运营管理的把握相对较少。一场“防疫战”,将使零售企业重新审视自己。一方面,是如何通过诸如小程序、社交、直播、群组等,再次找到线上增量的机遇入口。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存量的进一步把握,如何通过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巩固存量,进而实现线上、线下经营的充分融合。
多类零售主体入局社区团购
运营更灵活更精细
疫情期间的零售供应和运营效率,不仅是零售企业关注的,更是政府所关注的。有媒体报道称,为缓解农产品的供应,山东省济宁市商务局,正通过引导组织电商企业,探索社区团购的线上平台,以此扩大团购微信群的辐射范围。
在这个平台上,农产品可以免费发布,提供以小区为单位的统一订购。同时,还会搭建蔬菜种植基地、销售企业和居民直供直销的运营平台。
对电商企业来说,这一消息中的举措可能不足为奇,因为社区团购早在战略范围当中,通过供应链、价格及运营管理优势,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性的覆盖。但对地方政府来说,认同并推动社区团购的进一步落地,除了解决当下的采购问题,还能更有效地统筹起各类零售链条上的生产和经营者,让这一形式惠及更多人。
依托苏宁小店,“苏小团”入局社区团购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社区团购通过预售降低商品库存成本,通过到店自提降低配送履约成本,加上社区团长的低成本、高效果营销,来保障用户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获取用户与平台粘性的提升。这是这一形式成为趋势的显见优势。但从实际运营效果看,各大电商平台仍有欠缺灵活、运营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存在。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认为,未来的社区团购发展看三点:产品、交付能力和线上零售的能力。它们的表现,将依赖于供应链、物流和运营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社区团购的主体,也将不再局限于大型电商企业,传统零售企业、供应商,甚至便利店,都有可能成为其中的竞争者。
推动“线上医疗”快速发展
服务注重专业、便利和可触达
生鲜电商满足日常生活,而线上医疗将关照健康。尤其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人们更能感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的规模为13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63%,到2022年,将达到345亿元。
这样的市场规模,将不仅反映在线上医疗的快速布局上,还将体现在服务上。通过专门的医学平台,专业医师将与病患建立有效沟通,为他们提供线上咨询、私人医生、在线购药等服务。综合服务类的网络平台,也将“医疗问诊”等功能,并入服务项目中。
苏宁易购平台上线“健康义诊”功能
2020年1月29日,苏宁易购平台就通过“健康义诊”功能,为人们建立了“问医通道”。用户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疾病知识、防控方案和所需药品,还能免费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
而在这场疫情之后,线上医疗或将更加获得重视,各类医疗机构、生产厂商、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和活跃。同时,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医疗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建设。尤其是基层医疗,会越来越多借助“远程医疗“。趋势之下,线上医疗服务将快速提升专业、便利和可触达性,而医疗科技类企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激发功能全面的远程办公需求
软件创新与开发将成趋势
短暂的春节假期过后,如何复工,便成了人们健康、生活以外的关注话题。其中,远程办公,也是大多数零售企业员工普遍采用的一种工作方式。
一般情况下,远程办公被定义为,员工在非工作场合下所进行的日常办公,具体包括获取公司内部邮件、访问局域网中的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等,需要办公软件的支持。目前常规办公软件,已经可以实现多人任务协同、远程工作会议等办公需求,而短时间暴涨的用户使用,也在考验着各类软件的技术和维护能力。
疫情期间,免费开放“苏宁豆芽”远程办公系统
以苏宁自主研发的“苏宁豆芽”为例。“苏宁豆芽”以IM平台作为载体,整合OA门户、企业邮箱、办公应用和业务应用,是围绕员工工作、学习、生活、企业资讯,打造符合企业自身、基于角色/岗位的一体化工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专属的IM平台,支持语音、视频、超大群组、信息状态、创建待办等多种特色功能,工作沟通信息,可作为企业私有资产进行存储,防止因沟通渠道过多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同时,“苏宁豆芽”还支持原生、H5、Weex三种形态的移动应用的发布、管理、依据权限分发、更新、下架等操作,有助于信息部门进行移动业务的统一管理。
除此之外,它还实现了更便捷的办公需求处理,如移动邮件、日程、任务、文档管理、移动打卡、移动学习、移动党建、会议等标准应用。“苏宁豆芽”还可通过个性化的快速开发工具,来实现自主开发。也因此,在疫情发生的当下,1月28日起,苏宁正式对外宣布,向全社会企业、相关组织免费开放软件的应用,来满足特殊时期远程办公的需要。
“远程办公”虽然早在快速发展的趋势当中,但疫情来临,助推并激发了更多潜在的需求。民生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远程办公”在我国仅有2亿元的市场规模,到2017年,快速增长至60亿元,2018年,更是达到了80亿元左右。
“远程办公”市场仍然大有可为,尤其是这段特殊时期,可以被看作是“远程办公”应用的适应和养成期,疫情过后,亟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众多零售企业,或被激发出更多“远程办公“技术的创新和开发。
大数据、AI等技术的助推下
在线教育关注互动和个性定制
在这场返学复工的讨论中,我们也发现,比“远程办公”获得更多先行发展的,是“在线教育”。《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32亿,占网民整体的27.2%。艾瑞咨询数据也评估,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433.5亿元。
自今年1月27日起,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后,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都推迟开学日期,尽可能采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手段,完成教学的需要。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这一教学形式的过度并不陌生,而实际应用中,各类人群也对“在线教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今,“在线教育”发展,开始融入更多前沿技术,如AI、大数据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分析,教学中老师、学生的人脸信息,将被用于签到、教学质量监控等;基于文字识别,印刷文本、图片信息、手写资料等内容,可被识别录入,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更为素材积累和管理提供方便;基于深度学习和文字、图片识别等技术,还可发展高效率的智能阅卷,以此来代替耗时费力的传统批阅。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所关注的情感计算研究,亦可实现在线分析老师、学生的微表情信息,形成课程状态的数据化,对提升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定制教学提供可能。而这段时间需求和体验的爆发,则是一股强势的推动力量,将加速未来“在线教育”在技术、场景中的创新和融入。
游戏流水逆势增长
高科技融入增量市场
尽管在疫情期间,人们的行动受到诸多限制,但平衡生活的线上娱乐却必不可少。伽马监测数据显示,春节七天假期,苹果游戏畅销榜TOP10的流水,同比增长了40%以上,TOP10-60的游戏流水,增长幅度甚至超过100%。
这一现象,源于疫情期间的需求激增,而大幅增长的原因,也与行业本来就维持了高位增长密切相关。《2019年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游戏市场实现了总计2308.8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7%。其中,移动游戏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18%。
用户群体的放大,和便捷游戏的需求提升,或将使低门槛的云游戏更受欢迎。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解决物理距离的制约、提升延迟和画质等问题,也会迎来更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作为AR、VR的主要应用场景,游戏发展还将受益于包括GPU、感应器、显示屏、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进步,相信在5G技术的加持之下,游戏行业将因此开辟更广阔的增量市场。
直播健身、卖货一体化成趋势
健身行业将产生更多线上品牌
这场突发的疫情,也让“线上健身”迎来风口。线上健身平台keep数据显示,2月上旬,平台运动课程的观看量,比平日增长近430%。春节假期期间推出的“假期运动直播大全”,聚合各运动品牌课程信息的直播分享,截至2月5日,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650万,同时在线人数的峰值达到了16万。
而相较之下,传统健身行业却境遇惨淡。有媒体报道称,2019年5月,有着20年经营历史的浩沙健身突然崩盘,震惊行业。青橙科技数据也显示,2019年,行业共有3099家健身房被迫关门,比例为4.36%,成立一年内关闭的健身房,则达到了528家。
一方面,人们的健身需求在爆发,另一方面,传统健身行业却面临洗牌。业内将其原因归结为落后的“预付费制”和线上健身的大规模兴起。
乐刻联合快手、抖音推出“宅家也爱做运动”线上教学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认为,基于互联网发展趋势,未来健身行业将出现更多线上品牌。在这个全新的竞争平台上,直播资源、课程质量、传播能力及线上运营能力,将成为核心的竞争力。而大数据、AI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助于更好地洞察需求,提升体验。同时,健身器械、营养代餐、运动服饰、健康咨询等产品的销售也将转战线上。
总而言之,突袭的疫情,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短时间内,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爆发增长。但真正的挑战是在疫情之后。积极应对负面影响的同时,这个时期未必不是行业变革和升级的时机。只要度过这场危机,新的需求和趋势就将再次涌现,而变革和创新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