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济南“黑救护”要严打也要疏导

http://www.e23.cn2012-12-11济南时报

    摘  要:正规救护车因其专业化,才给了生命以安全保障。社会资本不是不可以注册救护服务公司,但救护车辆的配备、从业人员资质门槛必须从严、从高;在运营上,斩断“黑救护”和医院内部人员勾结的利益链条,防止“黑救护”以不当竞争挤压社会急救服务的生存空间;在监管上,在加强消毒、安检等日常管理的同时,多提供服务,助社会急救服务跑上正规运营的快车道。

  在济南一些大医院的周边,活跃着一只黑救护车队伍,他们有的长期驻守,有的四处“游击”。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打着“救护”旗号的黑救护车并非个例,而是一个游走在医患市场、潜藏在各个医院周边的“灰色产业”(详见今日本报B2、B3版)。

  一个“黑”字道出了这个“灰色产业”的实质,那就是为了利益无所不干,比如有的“黑救护”是二手车市场淘来,经过简单改装,摇身变成的山寨版救护车;有的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业氧气,而非医用氧气;有的车上的“大夫”不具备相关资质,有草菅人命之虞。对于这样打着“救护”旗号的黑救护车,非常有必要加强行业监管,将其逐出救护市场,才能保障医疗行业扶危救困的纯洁性。

  但是,在谴责之余,审视“黑救护”滋生的土壤就能发现,正是因为公共医疗服务市场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才催生了这种“地下经济”。正规医院提供跨区域转院服务有限,且正规救护服务价格较高,才给了“黑救护”以生存空间。由是观之,在公共服务覆盖不到的区域,民众又存在巨大需求,由此形成了夹缝中的“灰色产业”,一如“黑出租”、“黑校车”的诞生。

  这种建立在灰色利益链条上的社会服务貌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需求,如果我们被一时的假象蒙蔽,而容忍其存在,就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样,会带来无穷的恶性后果。“黑校车”已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惨痛教训,而“黑救护”半路要钱夺人命的新闻也不时出现,这些促使我们思考:监管部门驱逐这些“黑”字当头的车辆不难,难的是如何满足公共服务覆盖不到的市场需求,否则,驱走一批“黑救护”、“黑校车”,还会有新的来填补空间。

  相应的监管,跨越卫生、公安、交通、物价等多个部门,看似严密,而“黑救护”偏偏就能在监管的夹缝中大行其道,可见有必要改进这种“堵”的管理思路,变“堵”为“疏”。在医疗服务市场层面,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因此,在有限的投入一时难以解决需求的时候,应该认识到社会服务是公共服务有益的补充,但前提是这种服务须合法经营,而不是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因此,如何让“黑救护”转正,将其纳入正规军,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是监管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正规救护车因其专业化,才给了生命以安全保障。社会资本不是不可以注册救护服务公司,但救护车辆的配备、从业人员资质门槛必须从严、从高;在运营上,斩断“黑救护”和医院内部人员勾结的利益链条,防止“黑救护”以不当竞争挤压社会急救服务的生存空间;在监管上,在加强消毒、安检等日常管理的同时,多提供服务,助社会急救服务跑上正规运营的快车道。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