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雀巢,这是个全球闻名的大品牌,除了生产咖啡与巧克力,还生产糖果等食品,在81个国家有400多家工厂。这样一家跨国公司,它的生产车间是什么样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车间里的工人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带着种种疑问,近日记者走进雀巢糖果生产车间,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记者从进厂到出厂,竟然没有见到一个人用风淋室,也没有见到有人用胶辊除发。
在进车间的过程中,最不干净的应该是工鞋了,按照相关规定,进入食品生产车间前,不仅手要消毒,身上衣服经过风淋室消毒,还要设有专门给鞋子消毒的设备,即使没有,也要换上工作鞋才能进车间,避免车间内食品与外界接触。而在雀巢,工作鞋一直穿在员工脚上,进厂前鞋子已经穿好,下班后鞋子穿回家,生产车间内没有专门换鞋的地方,更不用说对工鞋消毒了。
问题四手套不够用就赤手抓
记者戴上手套后,开始了最简单的工作:挑出糖果次品。记者见到,五六种不同颜色的糖果已经从机器中生产出来了,并且放在了蓝色的筐子中,一位老员工把不同颜色的糖果放在车间平台上后,大家一起从糖果中挑次品,在工作时赵大姐告诉记者:“挑次品要仔细,还要快,不仅仅要把粘在一块的糖果挑出来,还要把形状不好看的挑出来,有白点的糖果也要挑出来。”这个程序是非常严格的,往往需要四五个人一起,挑完后,还要有人再挑一遍。
由于挑次品是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所以干活的人比较多,但是在分发手套时,记者听到分发手套的工作人员称,手套不够了。记者看到大部分人都戴着手套,但是有少部分人只有一只手戴着手套,但两只手同时去抓糖果。
“你先去包装车间,一会儿那里没活儿了再回来。”第一天工作时,记者常常被生产线上的领导调岗,一会儿去生产车间,一会儿去包装车间,但没人要求记者洗手或者换手套,工作了12个小时后,记者发现其他人也没有换一次性手套。
挑出来的次品都要返工,返工前这些次品由于颜色混杂,需要把不同颜色的糖果分开。负责给这些次品糖果(软糖)分类的是个小伙子,他两只手都没有戴手套,记者问他为何没戴手套,对方告诉记者:“手套不够用了,直接这么分也行。”
问题五打火机随便放易留隐患
在包装车间,记者最先接触的是热收缩包装机,通过这个机器,可以让覆膜紧贴在糖果盒子上。记者注意到,热包装机的温度设定为200℃,记者需要把糖果盒子放进去,干了一个小时左右,手指被烫得通红。
带记者的师傅姓赵,旁边还有一位姓肖的师傅,大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左右,由于非常疲乏,肖师傅决定去抽根烟提提神,随后记者看到,肖师傅从衣服兜里面拿出了烟和打火机,大概5分钟后,肖师傅回到车间,然后把打火机放在了热收缩包装机旁。
赵师傅发现打火机后,马上拿走了,并且告诉肖师傅:“以后打火机不能放在这里,太危险了,机器这么热,万一打火机被烤得爆炸了,这个责任就大了。”但是肖师傅只是笑了笑,然后继续工作了。记者了解到,由于员工会把个人物品带入车间,所以有人会装着打火机和香烟,这会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糖里加香精
无视洗手池
打火机乱放
生产标准
薄荷糖里掺香精,玩双重标准?
进入雀巢生产车间之前,记者通过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了解到,雀巢在2012年3月份左右宣布彻底弃用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剂,成为全球首个宣布放弃使用人工添加剂的大型食品企业,为此雀巢还修改了70余种产品的配方,曾经一度因为找不到天然蓝色素,而中断了蓝色巧克力豆的生产。
在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生产标准呢?记者在糖果车间工作时,发现宝路薄荷糖在生产过程中有加入“香精”这一环节。流程表上面写着,加入薄荷油和硬脂酸镁等原料的同时,加入“香精”。在包装车间里,也一直有股浓浓的薄荷味道。
随后,记者找到了生产糖果的配料车间,但是记者未能进入,记者从窗户外看到有很多“白砂糖”袋子放在车间里,并没有发现香精。记者咨询了一位老师傅,得到的回答是:“宝路薄荷糖都是机器生产的,配方的事情有人专门负责,一般员工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记者随后注意到,无论是雀巢冰激凌,还是软糖或薄荷糖,在原料里面都写了“食用香精”。
记者手记
对顾客负责不能只靠嘴
招聘流程和培训课程都挺复杂,无论是劳务派遣过来的长期工,还是从大学里招来的临时工,都要经过至少3次培训,还要经过3次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成功成为雀巢的操作工。一开始,记者觉得雀巢对员工的要求真的非常高,甚至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