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泄密 5分钟被刷走1万多

http://www.e23.cn2013-06-13都市女报

    摘  要:“您尾号6349的信用卡于4月3日14:18支出5000元,可用余额32000元”,这是熊先生收到的第一条消费提醒短信,在接下来的5分钟之内,又接连收到第二、第三条短信,分别支出4000元和1000多元。

  “您尾号6349的信用卡于4月3日14:18支出5000元,可用余额32000元”,这是熊先生收到的第一条消费提醒短信,在接下来的5分钟之内,又接连收到第二、第三条短信,分别支出4000元和1000多元。

  反复看了几遍短信后,熊先生恍然大悟:卡被盗刷了!“这是今天(4月3日)早上刚刚才解冻的信用卡,我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用,就被不法分子占了先机,”熊先生气愤地说。更可怕的是之后新办的两张信用卡信息差点再次被人篡改。

  5分钟内被盗刷1万多元

  去年10月,在杭州做生意的熊先生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随后,又相继在该银行官网申请办理2张信用卡,3张卡共享37000元的信用额度。

  今年年初,熊先生的信用卡账户出现异常,其中一张信用卡多次收到银行发来的交易验证码短信,显示内容为输入查询密码错误或者消费交易失败等。为了安全起见,熊先生立马冻结了这3张卡。

  3月底,银行经过内部调查,表示这3张信用卡可以安全使用了。随即,熊先生解冻了其中一张信用卡。

  刚一解冻,麻烦事就来了。4月3日14:18-14:23,熊先生先后收到三条信用卡消费提示短信,消费金额共计1万多元。熊先生意识到信用卡被盗刷了,他立马拨打了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挂失,并于第二天向公安局报了案。

  盗刷发生后,该股份制银行给陈先生重新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可是过了几天,熊先生却受到了“信用卡捆绑手机号码变更完成”的短信,“我压根就没有申请更改手机号码啊!”

  熊先生随即注销了这家银行的信用卡。一周后再次从另外两家申请了两张信用卡。没想到,两张信用卡刚出来没多久,这两家银行都接到更改信用卡捆绑手机号码的电话申请。值得庆幸的是,两家银行均拨打了熊先生的电话进行确认,这让惊魂未定的熊先生再出一身冷汗,随后注销了这两张新卡。

  网购时被人下了套

  报案后,熊先生仔细回想了整个案发经过,突然脑海中闪现出了两个网络链接,顿时让他心有余悸。

  前不久,熊先生加入了一个QQ群。刚开始,这个群里只有几个做外贸服装生意的朋友,后来成员越来越多。就在信用卡被盗刷几天前,一位叫“浪迹天涯”的群成员在QQ群里发了一条网络链接,点开后显示一个类似淘宝网的商品购物页面,在售的都是产于福建的儿童服装,价格很便宜。“浪迹天涯”表示,这是朋友开的网店。

  随后,“浪迹天涯”发来另一个网络链接,表示可以通过网上付款。熊先生点开链接,里面是一个类似支付宝的交易页面,不过需要填写的信息却包括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信用卡号、有效期、后三码等。

  当选好商品按下确定键要付款时,网络一下子卡住了,随即显示“无法显示该页面”。熊先生慌了,马上QQ联系“浪迹天涯”。“浪迹天涯”称是网络故障导致,朋友已经接收到他拍下的货物,熊先生可以选择货到付款。这一解释消除了熊先生的顾虑。

  经过警方的调查,这两个链接都是犯罪分子设下的圈套:利用第一个链接做诱饵,有人上钩后再用第二个链接骗取信用卡信息。

  偷改他人信用卡并不难

  不法分子又是如何更改他人信用卡信息的呢?

  记者拨打了某银行客服热线,提出想要对与信用卡绑定的电话号码和紧急联系人进行更改,客服人员只是简单地对记者的身份信息进行了确认,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第一联系人姓名。当记者表示已不记得第一联系人姓名时,工作人员并没有过多询问,很快就同意更改电话号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改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银行并不需要申请人提供原先绑定的相关信息,对拨打的电话也没有任何限定。这样一来,不法分子只要拿到信用卡卡号、身份证号、基本家庭情况就能完成对他人信用卡绑定信息更改。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显示,2012年,我国信用卡互联网欺诈损失金额高达1143.9万元,同比增长96.82%,整体损失增逾九成,正迅速成为信用卡欺诈风险的主要类型。

  (据《都市快报》)

网络编辑:颜甲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