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一条名为“手机上网对人体危害大!危害可比塑化剂”的微博在网上流传。该微博称,经检测,用手机上网比平时要多出5万到6万倍的电磁波,用得越久,对人体的危害恐怕也越大。电磁波和塑化剂一样,都是2B级可能致癌物,建议民众远离。
近日,一条名为“手机上网对人体危害大!危害可比塑化剂”的微博在网上流传。该微博称,经检测,用手机上网比平时要多出5万到6万倍的电磁波,用得越久,对人体的危害恐怕也越大。电磁波和塑化剂一样,都是2B级可能致癌物,建议民众远离。
手机上网危害真的这么大吗?实验结果证明,手机上网的辐射值不算大,根本不用担心。
网曝
手机上网对人体危害大
近日,@央视财经微博称:手机上网对人体危害大!危害可比塑化剂。手机上网会产生比平时多五六万倍的电磁波。据世卫组织调查,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约3%-5%的人会患上电磁波敏感症,导致疲劳、头晕、失眠等症状。专家提醒:电磁波与塑化剂都属于2B级可能致癌物,应尽量远离。
手机上网辐射真的有这么高吗?该微博出来后,很快有人回应,对实验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科学松鼠会会员、通信专业教师“@奥卡姆剃刀”就在评论中质疑,“手机打电话时辐射功率算100毫瓦,多五六万倍就是五六千瓦,这个功率的发电机还好能搬动。”网友“@李侃Allen”说:咱能不能用心点,还5万倍呢,这功率都相当于一个两匹的空调了。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二类B级可能致癌物是指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专家认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电磁波能致癌。
实验
手机上网辐射值不算高
记者用专业辐射监测设备,对手机产生的辐射进行监测,发现手机上网时的辐射,确实比不上网时强,但只是高出一点点,并没有五六万倍这么夸张。
模拟大家最喜欢的几种手机操作,如手机浏览网页、手机发送微信、手机通话等,将进行不同操作的手机,放在仪器的前方,观察仪器监测出的辐射数据。同时,记者对充电中的手机,以及边充电边通话中的手机,也进行辐射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手机在关机状态时,辐射最低;手机在开关机操作时,辐射量略增加;手机进行发微信、浏览网页操作时,辐射量分别比不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下,增加了66.6%和133.3%;在手机通话时,辐射量增加了216.7%;而在手机进行充电时,比不进行任何操作时增加了4倍多;一边对手机进行充电,一边拨打电话时的辐射,比单纯充电时要更高一些。实验证明,手机上网辐射远低于限值,并不算高。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