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软件“并不是大问题”,这也是智能穿戴设备的魅力,可以通过后续的不断升级丰富和完善软件功能及使用体验,关键是谁能第一个“把好用产品推出来,好用就是硬件够简单、稳定”
而且,顾晓斌更觉得,GEAK Watch就是一个“基础”,未来,“想在这个平台上推出什么创意的产品,有我的稳定硬件基础,可以将各种各样的想法进行实践,而我们将很快开放第三方开发者SDK”。
看趋势
产品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消息称,工信部正在制定可穿戴设备的国家标准。这意味着,今年非常火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在明年建立相关标准”。
对此,顾晓斌认为,凭借盛大果壳在智能手表研发和制造上的经验,公司或可参与到穿戴设备国家标准制定之中。因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能为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还有利于整个行业“蛋糕”的做大和健康发展。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标准的建立,或将催生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就目前趋势看,似乎谁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目前,谷歌推出了智能眼镜设备、三星推出了智能手表Galaxy Gear,而让市场期待的是,索尼的Smart Watch产品,也凭借良好的外观和“手感”赢得了部分中国消费者的追捧。
“最大的问题还是体验度不佳。”一位行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智能眼镜最大的问题在于并不真正的智能,且操作起来大多不方便。同时,三星Galaxy Gear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市场的返修率甚至达到30%左右。而Smart Watch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没有WiFi连接功能,但从营销学的角度,其还是值得认可。”
事实上,此前,顾晓斌就公开表示,智能手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具有脱离手机独立运算,独立运行,独立联网的独立设备;具备与人更深度交流的独特传感能力;使用真正的智能操作系统;具备不断升级和扩展的能力。
但在顾晓斌看来,与其关注竞争对手的行动,还不如更完善地做好自己。顾晓斌曾表示,果壳电子不惜成本转型为一家创新型硬件公司,愿景则是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智能穿戴公司”。
不仅如此,未来还可以期待果壳电子与巨头们的深度合作。今年7月,就有媒体爆料,美国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十分重视互联网手机的独特模式,已与果壳电子密谈多次,或联合推出采用Intel处理器智能手机”。爆料还称,英特尔承诺果壳电子5000万元市场费用支持,“用于使用更具极客精神的品牌推广Intel核心处理器”。
对此,顾晓斌没有直接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但他强调,出于对产品更新换代、优化产品等的考虑,其不会放弃与芯片商的合作机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工作。
导差异
主打健康牌
顾晓斌坦言,之所以花这么大力气抓住智能穿戴设备,实际上也是目前互联网格局下的“被迫之举”。在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愈发掌握互联网资源的今天,“必须要干他们暂时没顾及到或暂时没想进入的领域”。但顾晓斌坦言,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BAT未来肯定还是会“强势介入”。
事实上,已经有消息称,百度会介入到智能穿戴设备的开发。另外,美国另一大软件巨头微软,也力图在市场中寻找属于自己定位的产品。更别忘了,苹果的iWatch——最令智能穿戴设备迷们着迷的产品,还未现身,而以苹果开发iPhone和iPad等的实力看,iWatch或不会让人太过失望。
“这就要果壳电子想方设法留住消费者和客源,拼什么?服务。”顾晓斌说。按果壳官方宣布的计划,消费者可以凭第一代的产品免费更换第二代产品,顾晓斌的说法是“3年可以换3次GEAK Watch”这是“比‘三包’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