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座椅要多高坐着才舒服?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电脑键盘又该怎样设计,手指触觉才更灵敏舒适?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
座椅要多高坐着才舒服?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电脑键盘又该怎样设计,手指触觉才更灵敏舒适?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实施的“中国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于27日宣布启动。这是继1986年开展第一次成年人人体尺寸测量以来,我国再次对人体基础数据启动调查。
数据落后 按身高难买到合适衣服
买西裤不是腰小就是裤腿长;坐进合资汽车,不是感觉车顶矮就是方向盘太低……这些困惑其实都来自人体基础数据的准确测量。“只有用中国人的数据,才能设计和生产出适合中国人的产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赵朝义说,比如亚洲人的头型圆,欧洲人头型扁,如果根据欧洲人的头模设计帽子、眼镜等产品,效果会大打折扣;再比如,中国人的臂长和躯干与德国人相差很大,因此我们在驾驶欧洲车时,会感觉“不合适,不是方向盘离得远,就是脚踏不上离合器”。
另据了解,目前我国产品设计师的基本依据,大多还是1986年我国第一次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的数据。“2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关于国人人体基础数据却没有实时更新,而这20多年又是中国人体尺寸变化较大的几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欣告诉记者,中国人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明显变胖,成年男子身高增加2厘米、腰围增加5厘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身高175厘米的男士购买180厘米的衣服似乎更合身一些,因为有的服装尺码标准参考的还是20多年前的人体尺寸数据。”
最新数据 细到腰带打眼的位置
新一轮人体基础数据出来后,一些产品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将更加人性化。比如身高、腿长数据将应用到汽车座椅设计上,手指长短、粗细数据应用到冰箱把手上,肘高、小腿数据等应用到地铁扶手、座椅上。根据身高、臂长特征,地铁刷票机要符合正常人的高度,地铁上的拉手要符合成年人够得着的高度,根据中国人的视觉特性,交通标识与显示器的设计也会更适合中国人的习惯。比如,一些紧急指示牌必须摆在显眼的位置等等。“我们的调查数据,会告诉产品设计者中国人某项指标分布特点,告诉设计师什么尺寸适合最多的中国人。”张欣说,“比如,企业知道成年男子的腰围增加了,皮带打眼的位置就会变化,衬衫的胸围和腰围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同样,西裤在设计时,在腰围和臀围的尺码设计上也会更为合理,消费者买到合适产品的几率就会增加。”
据赵朝义介绍,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将采用有偿使用的办法对企业或是个人使用者开放。届时,只要输入地区、年龄、性别等基本特征,数据库就会提供涵盖这些特征的中国人的基础数据,甚至细致到“女性在打开冰箱门需要使用的力量参数”。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