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济南的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少市民开始选购保暖用品,近年来逐渐流行的自发热保暖内衣和暖手宝成为都市女性抵抗寒冷的首选。然而,这种由内而外的武装是否真的可以驱散冬日的寒冷,使用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女报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自发热保暖内衣并不具备发热功能,只是使用了特殊材质的布料让散热变慢,给人以发热的错觉。
劣质暖手宝极易发生爆炸。 女报专稿
济南的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少市民开始选购保暖用品,近年来逐渐流行的自发热保暖内衣和暖手宝成为都市女性抵抗寒冷的首选。然而,这种由内而外的武装是否真的可以驱散冬日的寒冷,使用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女报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自发热保暖内衣并不具备发热功能,只是使用了特殊材质的布料让散热变慢,给人以发热的错觉。备受白领们青睐的暖手宝,虽然可以起到驱寒作用,但安全隐患极大。
内含硬柱暖手宝隐患多
天气转冷,多个城市出现暖手宝爆炸炸伤人的事件,其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群体关注。12月2日,女报记者分别调查了超市和商品批发市场,销售暖手宝的商家随处可见。
据悉,暖手宝有电极式和电热丝式之分,但记者在街头采访多位市民发现,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出台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储热式电热暖手器的特殊要求》,电极式暖手宝因为不符合标准要求,容易发生漏电和爆裂危险被禁止生产销售。
女报记者来到一家店铺,购买了一款液体暖手宝,包装盒上没有质量合格证、3C标志,也没有生产日期,连生产厂家的名称也遍寻不见,“你放心用就行,出了问题我保证给你换个新的。”记者调查了多家店铺,都存在缺乏安全认证的情况。
随后,记者来到济南某大型超市看到,这里暖手宝多为品牌产品,具有相应的安生使用认证,与商品批发市场相比,价格比较高,一般在50元左右。与批发市场相同的是,售货员对电极式和电热丝式两种加热方式感到陌生,含糊不清。
暖手宝为何频频出现爆炸漏电事故,电极式加热与电热丝式加热又有什么区别?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何畏解释,电极式暖手宝内具有两个金属头,分别为正极和负极,灌装其中的液体作为导体,接通电源后,电极与液体直接发生接触发热,所以升温速度非常快。“但问题也出现在直接接触,如果灌入的液体性质不稳定,通电后易形成电解,可能会分离出气体,使暖手宝膨胀导致爆炸。”“电热丝式的暖手宝安全性较高。”何畏说,接通电源后通过发热电阻连在一起,而电阻外有层保护膜包裹,与暖手宝中的液体不接触,安全性相对较高。
内衣不透气产生发热错觉
随着气温走低,又到消费者纷纷选购保暖内衣的旺季。淘宝网上,一种自发热保暖内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根据商家介绍,该保暖内衣的材质为腈纶面料,隔热性能优异,售价为269元,问及保暖性能,店主说,“你看我们店的评价就了解了。”记者看到评价栏里,累计评价已达六千多次,多为好评。
店主告诉记者,自发热保暖内衣的材质类型为“色拉姆”,是德国德隆公司的一种纤维,这种纤维具备发热特性,可快速传导并维持体温,比普通纤维更具导热效果和保温效果。
对于自发热保暖内衣是否真的可以像暖气一样给人温暖?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副教授鲍怀敏说,内衣自助发热的宣传不过是商家的噱头,其发热原理是通过皮肤与内衣摩擦加上人体本身具有的热量,让内衣穿起来觉得自助生热,“内衣制作使用透气性较弱的化纤材料,可以保持空气静止、不流动,但内衣本身不具备加热功能。”她还告诉记者,透气性较弱的内衣确实可以起到保暖作用,但长时间穿着会从人体中吸取湿气,影响保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