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来,伊利对合作牧场的技术、资金支持是不遗余力的。“进牧场看变化”是伊利奶源基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专家团队走进合作牧场,总结牧场在奶牛养殖上的经验,并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和奶牛饲喂、配种、防疫水平。
牛养殖合作社牧场场长。他说,当年,人们养殖规模小,一家十头八头奶牛,20头算多的,“养不多也养不好”,单产只有二十一二公斤。
在伊利的帮扶下,金勇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由小区升级为牧场,实行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挤奶,向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迈进。
“现在每家四五百头奶牛,‘养得多养得好’,单产也提高了。”周金柱说,提高单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犊牛抓起”。
短短4年,合作社发展到7个牧场,日产鲜奶由原来的9吨达到目前的60吨。
“奶牛每天三顿饭顿顿不少,人还或早或晚的,它们雷打不动地准时。每头奶牛一天80元生活费,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达不到。”周金柱说,“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不少,一听说单产三十七八公斤甚至40多公斤,他们都伸舌头,‘单产哪有那么多?’”
“这是全国最高产的奶牛,平均单产40公斤,泌乳期高产的达到五六十公斤,有的甚至还高。”周金柱指着一座圈棚里的奶牛说,奶牛高产取决于精心管理,配种很重要,营养要跟上。
在这里,“没人打牛,也不许打牛”,挤奶时听音乐,奶牛很享受。怀孕的牛,会得到特殊照顾。
泽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青青牧场坐落在吴忠市利通区五里坡万头牛养殖基地。这座现代化的牧场也是伊利帮助设计的。
“我们牧场设计规模存栏奶牛2000头以上,现在存栏1000头。” 28岁的场长马海龙说,“牧场正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存栏奶牛1500头,日产40吨鲜奶。”
马海龙提着音箱走进挤奶厅,准备安装。他说:“奶牛需要吃好、喝好、睡好。奶牛心情好了,产奶自然就会高。”
牧场里的养牛喜乐会
前不久,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倘不浪村神泉牧场里彩旗飘扬,欢声笑语不断。伊利“养牛喜乐会 伊利牛村行”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伊利始终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坚持向广大奶农推广、宣传、培训先进的养殖方式,并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养牛喜乐会 伊利牛村行”活动。 伊利派出专家团队,解决牧场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并传授科学喂养知识,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旨在通过个体指导,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活动还送上精彩的文艺节 目,丰富牧场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们牧场的奶牛单产怎样才能提升到30公斤?”在互动中,神泉牧场经理薛敏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和薛敏一起到现场聆听的,还有牧场的员工。
“不断提高奶牛的单产是每一位牧场业主关心的问题,这涉及到牧场管理水平和奶牛饲喂、防疫、福利等一系列问题……”大家洗耳恭听伊利奶源专家梁博士的发言,生怕漏掉一个字。
薛敏是当地奶牛老养殖户。目前,神泉牧场存栏奶牛400多头。
在现场互动中,专家对奶牛饲喂、防疫、配种和奶牛卧床、运动场建设、玉米全株青储等一一进行指导……
“在伊利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牧场的奶牛从原来的单产15公斤提升到现在的二十四五公斤,个别的提高到28公斤。” 薛敏开心地说,“‘养牛喜乐会 伊利牛村行’活动办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相信奶牛的单产又会提高一大截。”
奶源建设不断优化升级
伊利不断进取,坚持以世界领先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为合作者共赢尽力。
“进牧场看变化”、“养牛喜乐会 伊利牛村行”活动自2012年举办以来,分别走进合作牧场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