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春节假期,广州天气持续温暖晴朗,但楼市的“冬天”似乎已悄然来临。根据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统计,除夕至大年初五这6天,全市仅网签成交了32套单位,中心六区零成交。比去年同期的49套明显少了一大截。事实上,今年1月以来,广州楼市成交已明显呈现“疲态”,新年楼市开局趋冷的势头显而易见。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日前在一论坛上直言,“我做了十几年房地产报告,今年第一次提出‘风险’两个字”。
前11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金额涨幅高达195%,几乎翻了两倍。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高总价地块频出,总价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
对此,业界普遍的看法是,“面粉”大涨,“面包”想不贵也难。但楼市高温能延续多久?有业内人士担忧地认为,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已经存在失控的风险。“我最担心的就是,开发商仍然认为会和2013年一样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日前在一论坛上直言,“我做了十几年房地产报告,今年第一次提出‘风险’两个字”。
去年成交“放量”购买力有透支之虞
近两年以来,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库存持续处于低位,最典型的是北京,当前新房可售面积依然在历史底部徘徊,上海、深圳消化周期较2013年年底呈现下滑,究其原因,是由于2013年以来市场的持续回暖,成交量继续走高,而相对应的新增供应却依然不足,以北京为例,去年前11月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仅700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面积却达到了1104万平方米;二线城市中,南京、成都等城市消化周期逼近6个月红线,而合肥甚至不足5个月,这部分城市市场目前去库存化特征非常显著,这也预示着未来房价上涨的大趋势不变。
不过,对于大多数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而言,2013年则是库存积累的一年。上一轮调控中由于一二线城市限购政策,使得2010~2011年大量开发企业涌入非热点二线城市及三线城市,推动这类城市土地成交大量释放,近两年以来商品住宅新增供应不断释放,进而导致当前库存持续积累的局面,一些二线城市的成交速度明显放缓,部分三线城市出现供应过剩风险,未来1-2年时间内预计市场都将处于高库存压力之下,房价上涨动力也将被阶段性削弱。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2014年的楼市并不特别乐观,他认为,两年之内,除了十个左右的热点城市,全国无需调控。即使是热点城市,2014年房价涨速也一定会趋缓,因为流动性一收紧,房地产获得的资金就得减少。若从信贷的角度分析,2014年房价涨幅将趋缓。
投资渠道拓宽 买房不再是“唯一”选择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来看,至2013年10月,京沪穗深四市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均已超过20%,远远超过近三年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一二线城市楼价的快速上涨让普通市民大呼吃不消。老家在黑龙江鸡西、工作在广州的刘先生表示,现在的楼价实在让人看不懂,去年一年广州海珠区的楼价从2万多一下跃到了3万多,可是老家的房子单价却还是3000多元,几乎没涨,但新区还是在大片大片扩建,真不知谁会买?刘先生很纠结,在广州是想买也买不起,可老家的房子买来能干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持有同样观点的市民为数不少。既然凑不足首期去买楼投资,还不如想方设法为手头有限的资金寻求新的生财之道。今年很多人选择将年终奖存入余额宝和理财通,而这个方式也成为今年春节期间工薪族最火爆的年终奖理财方式。
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政策偏紧,不少银行还推出年化收益率5%~6%甚至更高的理财产品,也很具有吸引力。而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市民,则纷纷将置业的目光移向了海外市场。
国内“钱紧” 海外融资成本也在飙升
一方面房企对一线城市土地的“饥渴”引发了土地市场的“高烧”,但与此同时,房企的另一个大动作是频频海外发债,而此举意味着房企兜里的钱其实并不十分充裕。
“今年楼市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不是再出新的限购升级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