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兴起私房菜定制 提醒:谨慎购买出问题维权难
摘 要:中国江苏网9月12日讯随着微博、微信渗入到都市人的生活,一些网友开始利用微信微博做“门面”,出售自己家中制作的私房食品。一时间,“私房烘焙”、“私房便当”成为消费新时尚。然而,有网友质疑,售卖的私房食品制作原料从何而来?制作环境卫生如何?食品安全如何保证?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中国江苏网9月12日讯随着微博、微信渗入到都市人的生活,一些网友开始利用微信微博做“门面”,出售自己家中制作的私房食品。一时间,“私房烘焙”、“私房便当”成为消费新时尚。然而,有网友质疑,售卖的私房食品制作原料从何而来?制作环境卫生如何?食品安全如何保证?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案例朋友圈里私房蛋糕吃坏肚子
最近,微信上兴起了这样一个行业,他们没有实体店,以朋友圈为门面,以原料新鲜健康为卖点,制作并出售各类食品。这种微信店铺因其前期投入较小,基本没有经营门槛,受到不少人的青睐,而买家正是因为在朋友圈中“有图有真相”,才光顾“私房”店铺。
近日,市民周晶为了庆祝家人的生日,在朋友圈买了一个私人定制的榴莲蛋糕,谁知食用后出现了腹泻的状况,最后还打了两天吊瓶。“一直觉得朋友圈中卖的东西都是自家做的,很‘私房’,卖相也很好,况且还认识卖家。”市民周女士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还“有苦无处说”。
调查私人定制大多无卫生许可
其实,看起来“高大上”的朋友圈私人定制,并非想象中那么完美。记者昨日以顾客的身份在微信、微博上联系了几家店,当记者询问卫生许可证时,不少店家都回复记者:“都是在自家厨房做的,怎么可能不卫生?我们自己也吃,购买蛋糕的都是圈内的好友,他们对我们也信任。”
据了解,绝大部分私家定制店铺没有工商执照,其加工场所多为自家厨房,没有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明。另外,私家定制店铺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只能通过朋友圈查找,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店家如果不予回应,消费者极有可能遭遇维权难的问题。
问题维权口难开监管处空白
“网上私人定制食物出问题取证很难,就算找到,店家很可能说是做来自己吃的。”工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设实体店经营的餐馆不在部门监管范围。“微信‘私人定制’属新兴事物,其属性尚未明确定义,而我们没有权力进入私人场所。”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随后咨询了律师万军,他表示,在微信、微博上销售私房食品目前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监管上也处于空白阶段。私房食品在材料来源、添加剂、制作过程和场所、人员资质等方面均不能保证安全。市民应谨慎消费,最好选择有实体店、相关证件齐全,具有营业资质的店家。
- 微信朋友圈“杀熟” 交易频曝维权难题(2014-08-29)
- 微信朋友圈近六成食品不靠谱 消费体验每次遇假货(2014-08-16)
- 朋友圈变买卖圈 无需工商报备相关部门监管乏力(2014-08-15)
- 微信成“危信”:朋友圈买货受骗上当难维权 (2014-06-26)
- 朋友圈营销举报不断 微信用户好友数量上限5000人(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