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专车”摸索探路
摘 要:由“滴滴专车”掀起的一股汹涌暗流正在冲击着交通运输行业中神经最为敏感的“专车出租”领域,这不仅牵扯到数百亿市场,也牵扯到整个行业的未来。
业分类序号,还是英文名称,都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出租车与带司机租赁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
但在中国,代驾租赁一直未获得合法身份。其实,滴滴专车的出现并且广受欢迎也凸现了市场对于此服务的巨大需求。
程维表示,目前我国出租汽车所服务的个人交通需求,实际上包括街头打车、门到门预约接送两个类型。在欧美等国家,这是两种有严格区分的业务:出租车主要承接街头打车业务,而门到门的预约接送服务(包括商务谈判、政府公务用车及异地出差旅游等用车),则主要由商务租车承担。
“如果能将出租汽车倾全力仍不能满足的市场细分为出租汽车和商务租赁两个市场,或许出租汽车运力不足的问题不复存在,同时在不影响出租车运营的前提下发展商务租车能满足细分市场高端出行的需求。”程维认为。
但显然,滴滴打车正是那条将死水搅活的鲶鱼——如果使用滴滴公司的专车服务,从预约开始,司机的信息和打车人的信息就在滴滴公司的系统上做了备份——专车是哪位司机接送客人在滴滴公司内部的系统上一目了然。
刚刚诞生数月的“滴滴专车”模式目前尚属法律空白领域,未来如何在合理规范的前提下让移动互联网匹配代驾租赁服务模式,开放牌照管制,满足市场需求,将是整个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还好,据悉交通运输部正在计划调研这种新技术带来的新变革。
政策松动
今年10月11日,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刘小明到滴滴公司调研,由程维和COO柳青做了工作汇报。据了解,刘小明非常关心滴滴打车的商业模式、运作模式以及涉及乘客安全的各个方面。据说,当时程维在提到滴滴打车拒绝了国外打车软件Uber的收购要求时,得到了政府相关领导的坚决支持和肯定。
滴滴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政府对能够拥有一家科技公司来服务本土市场是非常认可的。而滴滴公司的专车服务从2014年9月份开始启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多月,经过这近100天的发展,滴滴公司已经在全国15个城市开通了专车预约服务,用户需求增长迅速。尽管此时的一些政策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滴滴公司仍然在加快布局。而就在滴滴专车“舍命狂奔”的同时,其实相关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出台。
9月30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的第二十条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出租汽车发展规划,发展多样性、差异性的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据悉,这个《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计划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但北京租赁行业协会副会长范永耀认为,这个规定对于滴滴公司来讲似乎也存在发展隐患,因为该规定里规定的预约出租车模式只允许出租车公司运营,似乎又将这一模式带入了出租车经营的老路。
不过,社会各界普遍希望该政策的出台,政府的监管层或许将给以“专车”为代表的约租车带来新的生存空间而不是新的政策瓶颈。
而在这个生存空间的背后,是一块商业价值非常巨大的市场。据程维初步估计,商务租车领域将是一个超过百亿人民币的市场,并将推动多方共赢多方受益的局面,除了企业之外,对政府而言,这将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领域的变革和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出行的效率。
“而受益最大的是消费者,消费者将有更多元、更高品质、更为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可以选择。”程维说。
荆棘路后芝麻开门?
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滴滴公司已经经历几次“险情”。
第一轮血拼是来自于市场竞争,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正面对决始于补贴,也终结
- 滴滴专车低调上线 涉嫌非法运营模式转型压力重重(20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