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中国,不知不觉间超市的牛奶货架变得“洋气”起来。刚刚迈进2015新年的大门,进口牛奶的厮杀仗却已十分激烈:降价促销、奶源宣传、生产标准大PK等。
超长保质期营养损失多
记者发现,目前进入北京市场的进口牛奶,几乎大部分都是常温奶。虽然销售火爆,但进口牛奶也存在一大短板,就是新鲜度和保质期的问题。
进口牛奶由于运输周期长、到达货架时间长,因此绝大多数为采用高温灭菌法的常温奶而非巴氏奶。据了解,常温奶一般是6—12个月的保质期,无需冷藏。而巴氏奶又称鲜奶或低温奶,一般保质期在7天—15天。
采访中,记者仅看到法国进口总统牌全脂牛奶的保质期为270天,其余进口牛奶的保质期都是一年。而对比国产常温奶可以发现,塑料袋包装的常温奶保质期为30天,利乐袋装的国产常温奶保质期为45天,国产常温奶中保质时间最长的是利乐盒装产品,其时间也仅有进口常温奶的一半,即六个月。
专家指出,首先,常温奶消毒过程中的高温会损坏牛奶的部分营养;其次,由于这样生产的牛奶普遍保质期较长,一半都有一年左右,存放过程中营养成分还会再次减少。
记者了解到,有些妈妈认为洋牛奶更营养更安全。对此,知名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绝大部分进口牛奶都是超高温灭菌奶,营养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不少进口牛奶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远比国产常温奶的保质期长,这意味着当初杀菌时温度更高或时间延长。资料显示,超高温灭菌奶在加工时,杀菌温度约135℃—150℃。在这种条件下,维生素C损失率约六成,维生素B损失率约两成,可溶性钙损失也较多。
记者仅在BHG超市、巴黎贝甜面包店发现了来自韩国的延世牧场是属于需要低温保存的低温灭菌巴氏牛奶,而且记者观察到,这种非常“罕见”的需低温保存进口鲜奶价格比进口常温奶要高出一大截儿,一升冷藏鲜奶卖到了40元。
进口奶售价走低
中国乳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19.5万吨;近四年内,常温奶进口增长率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刚刚过去的2014年进口常温奶也持续走高,预计在28万—30万吨之间。
进口牛奶来势汹汹,这些牛奶打着安全、口感好的口号,一时间也吸引了很多人。但早在2008年,内地市场上进口液态奶也就两三个品牌。据王丁棉介绍,目前中国市场进口牛奶品牌约有近百个,来自约27—28个国家,其中德国品牌有22个,法国品牌达到12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8—10个,品类选择上可谓百花齐放。就价格而言,近期无论奶粉、液态奶都呈现价格持续走低的态势,远不同于早两三年前,约合30—38元/升的高价位,目前市面上15—25元/升的产品比比皆是,不少新品在电商渠道促销,甚至跌破10元/升。
此外,两三年前,进口牛奶刚进入中国时,由于代理商很少,进口牛奶奇货可居,尽管售价不菲却十分吃香。但今时不同往日,目前的状态已变为品种多、价格平。
业内人士表示,进口液态奶集体掉价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市场充分竞争,自然不少代理商会选择让利走量,甚至恶性竞争开打价格战。其次,目前越来越多的进口常温奶销售从传统商超渠道转向了电商平台,节省了不少中间环节的费用。此外,在欧美不少国家,都习惯将牛奶当水喝,1升的牛奶售价不过几块钱人民币,所以此前价格高高在上的液态奶也的确还存在让利空间。
购买牛奶莫被“概念”绕晕
除了进口洋牛奶外,儿童奶、舒化奶、低脂奶、脱脂奶、高钙奶、早餐奶、红枣奶、核桃奶、香蕉奶、木瓜奶、青稞奶、牦牛奶、原生奶、维他奶、巧克力奶……目前市面上的牛奶名目繁多。在购买这些概念奶的时候,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