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据统计,2014年坪山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7.52亿元,占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77%,较2013年增长62%;其中公共财政投入(含教育费附加)投入7.3亿元,较2013年增长59%;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从2013年的20.23%增长到2014年的25.63%……
要引得进留得住
在采访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感受,“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很关键的是能遇上一个好老师。”
坪山新区深刻地意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着力打造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学科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李静,坪山高级中学一名年轻的历史老师。2006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她,已经在坪山工作了9个年头了。2013年,李静参加了名师工作室,2014年被评为坪山新区的“教坛新秀”。
“在坪山工作的9年里见证了坪山新区教育的进步,特别是这两年坪山新区教育改革力度很大。”让李静最感受深刻的,是新区的教育土壤使她不断提升。“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培训,邀请教育界的专家给老师们讲课,让老师有更多机会接触新的教育理念,让年轻老师有更多机会去思考教育教学,让每一位老师快速成长。”
李静是新区大力推动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坪山新区围绕中央、省、市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聚龙计划》、《坪山新区引进教育系统高层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坪山新区教育人才队伍结构,规范教育人才引进工作,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新区成立了“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共培养对象99人,同时还制定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开展新区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多项专题培训85场次。教师各类业务竞赛成绩斐然,其中获省市以上奖励超110人次。
坪山新区紧紧围绕教育“四优”工程,努力提高新区教育发展的质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提高教师核心竞争力。加强“未来教育家成长基地”建设,举办刘堂江先生、李希贵校长、李镇西校长等知名专家讲座,各类高端专题讲座和人才培训达100多场次。
新区还实施“三结合一体化”教师成长模式(科研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三结合”,“学、研、训”一体化),选派骨干校长、教研员和各校学科骨干赴欧美、香港等地学习,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骨干队伍。全区800多名中小幼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学员人均学习达50学时。印发实施《坪山新区中小学教师师德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师德考核和管理制度。
探索,做素质教育的先锋
“我们的课堂改革指导思想是,学为中心,生为根本,学教结合,教学相长,各学校开展了生本学堂、和谐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各种各样的探索都有,各显神通,教研尝试百舸争流,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坪山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主任李显明告诉记者。
坪山新区加强“三级课题”管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并推动省、市、区重大课题的研究。近几年来,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4项,市级16项,区级90多项,结题共40多项。
据介绍,新区有4所学校、5个项目在深圳市两届素质教育学校特色创建活动中立项。在区级特色项目14项通过验收,还有11项在创建中。引导学校用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组织特色项目负责人赴大连参加“全国中小学学校特色建设专题培训会”。
新区扩大学校教学课程改革的自主权,以科技节、艺术节、文学节、体育节等“四节”为节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课外活动,素质教育体艺特色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