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国际大牌”面膜内幕

http://www.e23.cn2015-05-04中国新闻网

    摘  要:朋友圈中的“面膜们”如何出炉?记者调查发现,通过网络代办公司,打造一款全新的“朋友圈”面膜,从公司注册、产品设计到最终成品出厂上市销售,最快的流程不到两个月时间。一些没听过名字的“国际大牌”通过炫功能、造概念、搏出位、再通过层层代理加价卖给消费者。

呼吁社交网络平台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社交网络平台中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泄露隐私等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

  对于微商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微信官方如何把控?对此微信客服称,微信提供的只是一个聊天平台,并非电商平台如果产生经济损失,建议从司法渠道维权。

  3月15日,微信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其中将虚假夸大减肥、增高、丰胸、美白效果但明显无效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广告;推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广告等定义为违规内容。

  在处理上微信官方表示,一经发现,即删除内容,并屏蔽微信朋友圈。此外,还将视情节对该微信账号进行警告、限制功能,直至注销。而事实上,除用户自行举报,微信没有正面表达出是否会通过技术手段等进行自查。

  微商的乱象也引起了食药监局的注意。4月30日,北京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稽查总队网监大队队长李旼透露,近一年来北京市食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有关对微商的投诉较少。“但前段时间被爆出的网红售卖三无面膜致消费者毁容事件,却在说明,微商确实存在问题。”

  他分析,由于微商的商品、信息只通过熟人、朋友圈这样的私密圈子传播,所以即使微商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也很容易在熟人关系间被“消化”掉,“即使收到举报,对于涉及微商的案件,以现在的行政手段,调查取证难度也极大。”

  在李旼看来,任何一种新兴事物出现,都须有制度层面的约束,才能让其走上正轨。“依靠商家的自律,很难消除假冒伪劣产品,真正能够尽可能控制问题出现的环节,就是网络平台自己。”

  对于在朋友圈销售产品的个人和商家,李旼称,要销售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都必须经过食药监部门的行政许可,取得许可证照才能够销售。他建议,对于个人或商家在朋友圈中销售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行为,微信平台应对此有相应规定,如果平台能审核商家销售资质,制定相关规则,微商的问题会少得多。

  观察

  微商遇信任危机不转型难生存

  微商塑造了很多神话式的人物,但现在,一部分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已经逐渐被淘汰出局。微商界人士夏影认为,这种“人人做微商”现象将时日无多,这终将是场注定结束的狂欢。“微商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大众对微商的不良印象已经建立,一些有长期意识的团队已开始自我转型和净化。”

  事实上,新京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朋友圈确实有一些质量合格、有特色的产品,甚至一些较知名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微商团队,它们能赢得口碑,保持长期稳定地发展。

  来自杭州微商行业的夏影以一个微商团队举例:团队的高层对所有推广的产品开始慎重选择,往往会找那些名气不大但初具规模的厂家和品牌,综合考虑产品的功效、公司的经济实力、定价是否合理、线下推广和是否舍得在各类型媒体打广告等因素。

  “这些价格合理,质量靠谱、特色鲜明的产品在朋友圈是有竞争力的。我们不担心东西推不出去。”

  大环境被差评时,消费者会买账吗?他们怎么知道你的产品经过了严格挑选?对此夏影有些无奈, “这个消费者没法辨别,除非自己用过,这就是我们的风险,品牌可能不被接受。”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觉得,微信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化比较高的社群,政府监管部门的介入存在难度,虽然,他也很希望能有官方的打击能为微商的天空扫除灰霾。

在夏影看来,真正的微商要学会利用微信的社群,与顾客进行“零距离”的沟通,询问买家的需求和使用体验,把问题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