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顺义丢孩子、通州孩子被抢、母亲为保护孩子被捅了一刀、房山千余外地人抢小孩摘器官、朝阳小区内叫卖小贩专门偷小孩……近期,有关北京各区县小孩被偷、被抢的消息屡屡刷爆微博、微信朋友圈。这些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各要素齐备,并且都声明已是被警方证实的真实案例。随后,警方只能出来一次次地辟谣。近日平安北京发布“抢孩子谣言通用模版”,宣传如何甄别类似信息。为何“抢孩子”谣言会频现?抢孩子谣言的发布者究竟是谁?北京青年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互联网从业人员,微信、微博大号发布虚假信息,以博取点击量、转载量,完成工作指标,增加粉丝数。”
随着各地“抢孩子谣言”的大肆泛滥,不少网友都表示,此类谣言背后的利益驱动也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北青报记者发现,除了部分网友是个人传播抢孩子的谣言外,在警方已经辟谣的此类事件中,也不乏团队化运作的运营账户。 6月17日,天津一个公众号发布微信《天津抢孩子高发地点!为了孩子,一定要牢牢记住!》,仅在一日之后,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天津”发布消息称,对17日发布谣言微信的公众号责任编辑曾某某,依法予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天津市南开公安分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条谣言微信是曾某某从论坛网友分享的素材中截取编辑制作的。北青报记者发现,这条微信内容已经无法点开。该公众号18日发布的致歉声明中,称已对相关微信内容做出删除处理。
沈阳一微信公众号也曾因发布有关抢孩子的虚假消息被当地警方处理。北青报记者了解到,6月13日上午,一条名为“沈阳出现人贩子在小巷‘强拉’小孩子,一女孩差点被抓走……”的微信内容在当地不少网友的朋友圈中出现,引起当地网友的高度关注。
当晚8时许,沈阳市公安局发布一条微博:近日,有网民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我市某小学学生盈盈从学校返家途中,被一名戴墨镜和口罩的中年妇女欲强行带走,盈盈反抗后对方逃走才得以脱身的信息。经警方查明,此为虚假信息,近期在网上被篡改地名多地转发。随后,沈阳当地媒体采访了发布微信的账号编辑,编辑表示,自己此前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条消息,只不过地点是在外地。因为这种消息的关注度很高,6月13日发布时,他就把外地的这个事件搬到了沈阳,地点改在了浑南。
延展
网络发谣言违法 网友需留心甄别
网络编造传播抢孩子谣言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昨日,北青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民警,他告诉记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和《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解释》的相关规定,编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根据其危害程度和造成的影响程度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类似转发超过500次等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触及刑法处罚。
“虽然说在实践中一般追究的都是谣言编造传播者的法律责任,但如果网民在发现自己转发的相关抢孩子的谣言已被官方辟谣,那么最好还是删除曾经的转发以免谣继续扩散造成更大的影响。”民警说。
案例
运营80余公众号 造谣“吸粉”月入20万
“抢孩子”等网络谣言“搭乘”上微信公众平台,以新的形式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警方曾表示,通过吸引广告投放来牟利,是一些微信公号转发谣言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北青报记者此前采访过一个类似案例。福建漳州26岁青年吴某带领团队运营着80余个公众号,这些号所服务的人群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每天生产的内容包括各种网络段子、惊悚的社会新闻以及谣言。他曾因为发布虚假信息而三次被实施行政拘留。他对媒体表示,自己靠运营这些账号而月入20万。
来自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先生,运营着一个拥有4万粉丝的公众号。他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广告盈利方式。“公号的广告收入是通过广告投放平台实现的,它在公号运营者和广告商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两边会根据一个公号的用户数量、阅读率等情况各自‘出价’。在这个平台上,什么级别的公号能赚取什么级别的广告收入,是有一个‘指导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