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泡沫出现:中腰部主播遭遗弃 各方利益分配不均
虚火上升的直播领域,中腰部主播正上演逃离计划,MCN机构更是要放弃对部分中腰部主播的扶持。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曾经被各大机构视为可成为下一个李佳琦和薇娅的中腰部主播,还未尝到甜头就将被打入冷宫。“20多万粉丝的小博主与300万粉丝的博主,到手收入几乎是一样的”“品牌资源无限度向头部主播倾斜,中腰部主播已经没有多少投资价值”这样的声音在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中此起彼伏。面对直播带货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利润空间不再,“捞金”更是难上加难。
中腰部主播成弃子
“就目前来说,腰部主播我们基本已经全部放弃了。”麦志学是广州红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家公司为MCN机构的上游公司,时刻感知着直播环境的改变。麦志学对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当下环境里,腰部主播显得有点多余。
投入和产出的不对等成为麦志学放弃腰部主播的重要原因。麦志学表示,腰部主播投入的费用还不如直接去投信息流或者feed:“现在行业的变化是非常大的。销售数据已经有了直接反馈:大品牌只青睐头部主播,新品牌又会直接投直播间,腰部主播没有实际意义了。”
“今年主要是大品牌开始进场,如果是一些新兴品牌,去年可能还是有机会,但今年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麦志学继续解释,大品牌几乎只青睐于头部主播,腰部主播基本没有品牌会投资。对于一些新品牌来说,他们会选择直接投直播间。直播间包括主播、运营团队等,给出打包价,按服务费来收取。
需要投资回报的品牌商、供应商自然对行业中的变化极为敏感,会第一时间调整合作方式。目前,直接招聘一个业务员在直播间里工作,是市场普遍的操作方式。企业会给业务员制定一个定薪。“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发展腰部主播,因为腰部主播已经没有意义了。”麦志学坦言腰部主播多少有些鸡肋。
亿欧智库研究总监薄纯敏表示,对于很多MCN机构来说,让主播保持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再复制出一个千万粉丝级别的主播其实是很困难的。越来越多的腰部主播都转型做带货,然而电商本质上是一种交易。交易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后还是要看性价比,也会货比三家。只有拥有明显供应链优势的MCN机构和主播才具备竞争力,而腰部主播的相应实力并不具有强优势。
今年“双11”期间,公开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第二的主播薇娅和李佳琦的带货成交额分别为87.6亿元和70.6亿,而从排名第四、第五的主播开始,成交额就已经开始呈数倍递减了。在头部网红成交额引发热议的同时,腰部主播却似乎并没有表面那么光鲜。
赚钱的窗口已经关闭
曾经是MCN机构和各大平台口中主要扶持的对象,尚未登顶听到掌声,便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在虚火上升的直播领域,中腰部主播正在出逃。
“MCN机构和中腰部主播的合作,现阶段更多是在做模式,类似于加盟。”麦志学透露,一个腰部主播要给MCN机构缴纳10多万元,如果想要加盟头部MCN机构来获取资源得到供应链的优势,反倒是主播需要自己寻找平台进行合作。“在9月时,腰部主播加入MCN机构还有机会,但现在市场慢慢成熟后,主播发现效果不佳随即放弃了。现在腰部主播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
外部越发不利的环境加速腰部主播的出逃,MCN机构内部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更是让该情况愈演愈烈。“我们公司只有20多万粉丝的小博主挣10w,跟我挣得快一样多了,”某平台一名有300多万粉丝的博主小王(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小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开始还是挺挣钱的,现在收益大不如前。
他继续说道:MCN机构难以在内容策划上提供方案,仅在商务和剪辑上提供相应的资源。“即便是这样,主播带货获取的广告收益的60%要分给公司,整体算下来主播并不赚钱。”小王打算再干一两年就不干了。
实际上,作为中腰部资源买卖的MCN机构和主播,已经从早期相互扶持变为互为绊脚石。小王对目前的感受十分不满,“公司长期限制着主播,又要分走高额的利润”,且公司一直强调“不挣钱,快倒闭了”。据了解,小王和所在的MCN机构签署了三年协议,博主在账号处于上升期违约,公司会收回账号,博主还需要赔偿300万元违约金。
“主播现在跟MCN机构分成的比例一般是3:7或者4:6。即便分成较高,仍然有一部分MCN机构存在收益少的问题。”亿欧智库研究总监薄纯敏对北京商报记者称,为了扶持主播,公司本身需要买大量流量,对于小型MCN机构所处的阶段来说,现在的主播越来越多,单个主播的流量在不断被分散,所以难有足够而持续的支撑力来保持主播的曝光度和资源。
毋庸置疑,腰部主播被机构与平台视为心头好的时代刚刚开始就迅速结束了。“今年4月到7月,腰部主播其实是市场的主力,每场直播也要收坑位费。但这样的辉煌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很少有商家会向腰部主播提供坑位费。各类大品牌的资源依旧是在向头部主播无限靠拢。”麦学志表示。
另外,曾经从事直播行业的小米(化名)告诉记者,没有定薪,纯靠直播分成的工作对于小主播来说很不稳定。一年前,小米经一经纪人推荐,加入了某MCN机构做直播兼职工作。小米做了一段时间发现直播并不赚钱,对接的经济人已经跑路还欠小米6000元薪资。
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直播大行其道之时,过于同质化竞争、从业人员准入门槛欠规范、分成存矛盾等问题也逐渐变得尖锐。此外,因为涌入过多的主播和机构,导致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
对于主播与MCN机构间利润分成的问题,薄纯敏表示:“分成比例其实无所谓对错,它是在市场主导下的供需关系的表现。站在主导地位的一方话语权就会更重,分成也就会越高。”
薄纯敏进一步指出,直播行业刚兴起的时候,主播的收益理论上是比现在高的。平台、机构更加依赖于主播带来的流量,而主播的数量也是低于市场需求的,所以这时候主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现阶段看,主播越来越多,差异性较小,在没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情况下,MCN机构的话语权会更重。
与此同时,在整个直播行业中,人力的规范性上还有待提高。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一批新职业,其中“直播销售员”备受关注。带货主播从之前的边缘化逐渐走向了成熟。
薄纯敏表示认为,MCN机构的运作还是一种新模式,它的管理体系怎么形成、缴税纳税如何规范,核心还是基于和从业人员的合作模式。现阶段大部分公司不同于传统的用工关系,并非劳动用工的关系,以合作关系居多。基于这种雇佣关系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也应有相应调整,部分MCN机构的用工关系和管理关系应该相匹配。
此外,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表示,主播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成长体系,同质化问题不可避免。同时,整个直播行业日渐成熟,其实际价值将逐步开始摆在阳光下,利润空间也在逐渐被压缩。随着国家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主播带货开始由喧嚣走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