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前,北京市民宋先生收到了“中通快递”快递员送来的包裹,“到付29元”。宋先生很纳闷,因为当时他们夫妻二人都在家,彼此都没有网购商品。包裹上收件人信息均是宋先生的名字、地址、联系电话等,寄件人却写着“高档礼品”。宋先生纳闷的时候,快递员见他起疑了,表示可以不收此件,随即转身走了。他怀疑这是骗子。
女报讯 日前,北京市民宋先生收到了“中通快递”快递员送来的包裹,“到付29元”。宋先生很纳闷,因为当时他们夫妻二人都在家,彼此都没有网购商品。包裹上收件人信息均是宋先生的名字、地址、联系电话等,寄件人却写着“高档礼品”。宋先生纳闷的时候,快递员见他起疑了,表示可以不收此件,随即转身走了。他怀疑这是骗子。
记者在网上搜索“快递到付”,可以发现大量类似案例,不少人均在付款签收后才发现收到的几乎都是废品。这一诈骗伎俩,就是让收件人到付的金额远远高于包裹货品的价值,在收件人付完到付款后发件人赚取差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员告诉记者,类似的案例最常见的就是电子产品,包裹上写着“苹果手机”,让收件人“到付”500元钱,误以为“超低价”买到“苹果手机”,打开后才发现“苹果手机”只一个玩具模型,根本没有500元那么多。
对此,律师邱宝昌表示,如果发现包裹内容物并非自己购买或与实际标称的物品差别巨大,且商家有主观故意误导的情况,初步可以判定是欺诈行为。消费者一定要向消协等部门投诉,或者直接报警。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