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有着互联网第一股之称的就医160,在挂牌新三板半年多即被曝出大量裁员,涉及其1/3员工,其中创新事业线已经撤消。
主要是因为监管部门从安全、监管角度考虑。
资本寒冬
2016年无疑是近三年互联网医疗创业的低潮期,除了少数几家细分领域领先企业仍能获得资本热捧,大部分企业挣扎在A轮或B轮的融资路上。媒体一般解读为资本寒冬,投资机构勒紧裤腰带,只看不投了。
实际上,在资本趋于冷静的情况下,资本看得更多的是盈利模式及互联网医疗变现的能力。
投中研究院认为,在每家O2O创业企业的背后,都有资本驱动的背影。资本是逐利的,烧钱大战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药给力失败该拷问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拷问O2O送药这个模式本身。
芯联达董事长杨宏桥向记者分析指出,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创业项目模式雷同,大多是一个app简单连接医患,企业进入A轮或B轮后,投资机构只会在相同细分领域内选择第一或第二企业;大部分互联网医疗无法通过流量等进行变现,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缺乏核心医疗价值,无进一步增值服务空间,商业模式上令投资者犹豫。
已投多家上市公司的某PE负责人则坦言,目前不会轻易投互联网医疗项目。“我们目前投资的方向是医疗、TMT、环保,其中医疗领域重点在精准医疗、生物医药等方向。”
对于互联网医疗寒冬说,在7月16日的“reMED2016”大会,刘谦直言“互联网医疗其实春天都没有到,怎么谈得上寒冬?”
刘谦分析称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中仍存在公立医院垄断、缺少医疗保险支付、缺少医院间的数据分享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互联网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以医生社区工具类APP为例,通过独角兽工作室今年4月份的调研发现,官方公布的数据存疑,某些APP官方公布的用户数甚至是下载数量的两倍;其次,中国移动医疗类APP同质化非常严重。通过独角兽工作室对市面上超过1200款移动医疗APP的调查统计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APP集中在网络问诊、挂号支付或者陪诊、慢病管理业务;另外,互联网医疗还有一个亟待解决重要的问题,即互联网医疗缺少付费方。
在刘谦看来,由于医疗的低频性难以改变,因此互联网医疗不能照搬互联网方法;单纯做电商平台、大闭环的产品窗口基本关闭,创业成功率低;大城市、大医院、大专家并不是互联网医疗主战场;不赞成药厂或者器械公司做移动医疗;线上无法构成医疗的闭环,线下重资产发展慢、难度大,要考虑如何打通线上线下;互联网医疗公司要做到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虽然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但近期亦不乏大手笔融资的,如6月份平安好医生宣布获得5亿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8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到95.8%。
王昕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趋势是轻资产和重资产相互结合。医疗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必须落地,有实体提供服务,互联网只是起到引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