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奶半年盈利或腰斩 "港股小茅台"不受待见

2021-08-10 08:46:20

来源: 中国商报网

作者:周子荑

责任编辑:卢卫美

  中国商报 前不久因不当言论被多地下架的维他奶又陷入风口浪尖。8月6日晚,维他奶预测其截至9月底的六个月经营利润下滑91%-107%,并将利润下滑归咎于“中国内地消费者对集团构成负面影响”。对此,众多网友表示,再也不买维他奶的产品了。实际上,维他奶近几年业绩一直呈下滑态势,在资本市场更是“跌跌不休”,曾经的“港股小茅台”究竟怎么了?

  半年盈利下滑91%-107%

  网友:再也不喝维他奶了

  8月6日晚,维他奶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截至9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的经营利润处于亏损5000万港元至盈利6000万港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91%-107%。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维他奶表示,7月2日,一份包含不恰当内容而且未经授权的内部备忘录在社交平台被广泛流传,导致中国内地消费者对集团构成负面影响,以致在整个7月份内,中国内地不同销售渠道均发生产品下架的情况。

  一石激起千层浪,维他奶在公告中提到的“中国内地消费者对集团构成负面影响”再次引发网友不满。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平台,有众多网友表示再也不买维他奶的产品了,还有网友表示,“公司采购把维他奶从名单中删除了,换成了纯牛奶,虽然乳糖不耐受,但也坚决不喝维他奶”。

  维他奶产品被下架的原因是今年7月的“维他奶事件”。7月1日晚,维他奶香港采购部一男子持刀袭击警员后自杀身亡,维他奶在通告中称凶徒“不幸逝世”,并“致以深切慰问”。这遭到舆论的谴责,众多商超均下架维他奶产品,维他奶内地代言人龚俊、任嘉伦也发布声明,停止与维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7月25日,“郑州 维他奶”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郑州人再缺物资也能把维他奶放过期,去买东西时货架都空了,维他奶依然不少。

  资本市场上,维他奶的股价持续下跌。7月5日,维他奶单日市值蒸发约36亿港元,此后继续下挫,8月9日报收19.2港元/股,相对于7月2日的收盘价29.4港元/股下跌34.7%,创下了2018年3月以来的新低。

  业绩进入下滑通道

  “港股小茅台”不受待见了

  实际上,近两年维他奶的业绩一直处于下滑通道,还出现多起被海关禁止入境事件。曾经的“港股小茅台”为何不受待见了?

  数据显示,2018财年维他奶实现净利润5.86亿港元,同比下滑5%,这是该公司六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2020财年,维他奶实现营收72.3亿港元,同比下滑4%;实现净利润5.36亿港元,同比下滑23%。2021财年,维他奶实现营收75.2亿港元,同比增长4%,但业绩的增长与其获得的2.25亿港元新冠肺炎疫情政府补贴相关,若撇除相关补贴, 其经营溢利下滑11%。

  此外,维他奶还出现多次被海关总署禁止入境的事件。据海关总署统计,去年维他奶共11批次产品被拒入境。今年1月和3月,维他奶共有7批次产品未能入境;今年4月,9批次维他奶饮料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被拒入境;今年5月,3批次共2.13吨维他奶产品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未准入境,涉及低糖豆奶和豆奶饮料两款产品。

  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维他奶业绩进入下滑通道的原因,一是维他奶错失了2015-2018年国内植物蛋白饮品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期,当前的植物蛋白饮品行业已经进入了发展平缓期;二是维他奶的主力市场在华南,其过去一直没有在长江以北进行重点布局,而未来想在长江以北布局胜算很低。

  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春花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维他奶业绩下滑,一是因为其负面新闻持续增多,影响内地消费者对香港维他奶品牌的观感,导致消费意愿下降;二是因为目前牛奶和低温酸奶的品质在持续提高,口感相比豆奶更好,营养价值更高,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更愿意尝试高品质产品,而维他奶却常年保持低端品牌形象。

  多巨头入局植物蛋白市场

  维他奶面临内忧外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植物蛋白饮品市场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局,老牌植物蛋白饮品企业维他奶面临着激烈竞争。其未来能否走出业绩困局?

  据了解,2017年4月,达利食品推出了战略级新品豆本豆;同年年底,伊利推出了即饮豆奶新品——植选浓香豆乳,正式入局豆奶市场;2018年,统一豆奶新品“诚实豆”上市,主打不添加防腐剂;今年5月,主打低脂、环保的Oatly燕麦奶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植物奶第一股”。

  与对手们相比,维他奶的先发优势是否还在?朱丹蓬坦言,在国内植物基市场持续创新和众多巨头竞相入局后,维他奶原有的品牌优势、品类优势、市场优势、渠道优势、客户优势都已不复存在,在竞争中已处于下风,市场对维他奶的综合评估并不好。内忧外患下,预计2021-2022年维他奶业绩还将持续下滑。

  刘春花认为,维他奶的不当言论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来讲,负面事件对品牌的影响会持续一年以上,其负面形象短时间很难扭转,业绩恐怕还会低迷一段时间。而从长期看,维他奶品牌形象固化且老化,业绩颓势也很难扭转。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维他奶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缺乏新意,与消费者的迭代存在落差和滞后,未来维他奶的消费者基础或将更加薄弱。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