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咸臭味辐射周边小区,各种原材料和桶装食品添加剂出现眼前,大批量散发着咸腥气味的海菜、金针菇等原材料和甜蜜素、无牌子的辣椒粉被挤在角落……近日,济南槐荫警方捣毁一生产香油海白菜、麻辣金针菇等伪劣酱菜产品的窝点,总涉案金额过百万元,12名犯罪嫌疑人已经全部到案并移送起诉至槐荫区检察院。
隐蔽农家院为何散发出难闻气味
今年6月,槐荫区大金庄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进行暂住户口入户调查时,发现位于辖区某村小学对面,有一不起眼的院落,位置相对于其他院落更加隐蔽,离此处几米远便可闻到咸咸的臭味,周围路过的村民也时常掩鼻而过。民警多次走访中发现,这个院落的大门白天一般都关着,民警上门也多是没有动静,但经过询问周围群众获悉,该院好像在加工什么东西,每天不定时有三轮车来回运送整箱的货物。
社区民警立即上报所领导,分局经侦大队得知情况后,迅速派出警力配合大金庄派出所对该厂进行了外围排摸,发现该院落承租人是两名外来人员,分别是浙江余姚市人姚某、重庆涪陵人张某。通过多日调查和来往车辆和物流查证,侦查员断定,这个农家院里隐藏着一家涉嫌生产销售伪劣酱菜类产品的窝点,并且涉案值一定不小,涉及人员较多,遂请求刑警大队支援,参与办案。
多警联动,捣毁制假窝点
6月20日,槐荫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刑警大队、大金庄派出所等单位的二十多名民警,联合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对该院落进行了突击检查。打开院门后,办案人员发现院内是一间不大的平房,门口是一台包装机,地上摆放着已经装好但未封口的榨菜,几张掉了漆的桌子拼在一起就成了操作台,几个未穿工作服、未戴手套的工人正拿剪刀将榨菜剪成小段直接放进包装袋内,几名工人负责包装封口,还有人正在打包成箱的酱菜,地上散落着零星的酱菜,屋内充满了恶心难闻的气味。
办案人员当场查获还未发货的“香油海白菜”、“海带丝”、“麻辣金针菇”、“香疙瘩”等酱菜1000多件。随着清点,很多被挤在角落的各种原材料和桶装食品添加剂出现在眼前:大批量散发着咸腥气味的海菜、金针菇等原材料和甜蜜素、无牌子的辣椒粉……除此之外,还有压盖机、压膜机等多种制假工具。
三无产品通过物流发往外省销售
办案人员还发现,该窝点内没有工商、税务登记证以及食品检验和卫生许可证件,从事加工生产的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健康证明,酱菜包装上的商标、厂址以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也是伪造的。警方扣押了犯罪嫌疑人姚某、张某两家的相关账目及部分生产未销售产品,同时抽样送济南市质监局进行检验。
经过初步审查,犯罪嫌疑人姚某、张某分别经营的两家酱菜厂不仅属于无证经营,而且其生产的产品没有经过任何产品检验、食品卫生检验。民警账目往来发现,该窝点自经营以来年生产销售的营业额在60万元左右,其产品除部分发往济南市部分蔬菜批发市场,以及省内部分地市外,主要以天津、江苏、内蒙及东北三省等外地省市为主。嫌疑人是通过网络认识买家,然后通过物流向外省市发货,而且让物流代收货款,便于逃避查处。
伪劣产品坚决打击 绝不手软
经进一步审查,犯罪嫌疑人姚某于2011年3月以来在济南市槐荫区某村租用院落,雇佣犯罪嫌疑人王某、张某等8人在此生产、销售伪劣酱菜。其生产的产品中,麻辣金针菇经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为不合格产品,该产品营业额达到30万元。2010年7月至今,犯罪嫌疑人张某、况某、张某某在西郊某村租用院落生产、销售伪劣榨菜产品,经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张某所生产的榨菜产品也为不合格产品。该案总涉案金额过百万元。
目前,姚某、张某等涉嫌生产伪劣产品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相关证据已经获取,12名犯罪嫌疑人已经全部到案并移送起诉至槐荫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