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到福座月子会所“坐月子”,26天的最高收费13万元!随着第四轮生育高峰的到来,月子会所在包括济南在内的全国各地兴起。令人咋舌的“天价”收费之下,月子会所的资质问题备受市民质疑。
参照月嫂标准,或企业标准经营。这意味着企业的准入门槛、作业规范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市场发展,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相关链接
保健服务产业整体“粗放发展”
2012年2月,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指出,我国目前保健服务业已达140多万家,相关链条产业300多万家,年产值2000多亿。整体上还属于“粗放发展”阶段,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基本游离于保健产业管理体制之外。
早在2008年,即有媒体曝出“上海月子会所仅1家有资质”,通过了卫生、环保、公安、商委、工商等政府部门审批并获得了母婴月子专护、婴幼儿智能启蒙、产后形体修复等经营资质。
业内人士表示,保健服务产业“粗放发展”的原因,一是母婴人群健康安全要求高,规范的月子会所投资大、门槛高;二是缺乏相关监管部门出具明确的监管要求或准入条件,企业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很小,审批难度大。因而出现了许多中小企业多走“擦边球”式的发展模式,甚至在旅馆租几间房,利用其住宿条件即开业。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从源头上加强卫生、工商、人社、质监、药监等部门的资质认证管理,规范保健服务机构的准入、服务项目和标准、人员资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