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次品入驻电商货柜 网上“外贸尾单”另有玄机

http://www.e23.cn2012-09-25济南日报

    摘  要: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而最直观的形式就是大量接受外来订单,其中作为低附加值的纺织、服装产业更是衍生出一个特殊词汇——— 出口转内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外贸服装”。在上世纪末,国内兴起了许多“外贸尾单”网上小店,其经营范围主要涵盖了外贸服装、打口鞋、外贸床上用品、外贸鞋、家具用品等。

称服装、鞋类的世界工厂,尤其在广东、浙江一带,当地给知名品牌做代工的企业相当多。许多造假者就堂而皇之地利用这一点来给假货套上“外贸尾单”的光环。实际上,品牌持有人对代工厂的管理一般比较严格,不太可能有大批量订单之外的产品流入市常所谓“外贸原单”或“外贸尾单”只是造假者蒙人的谎言。

  面对网上混杂着瑕疵品、山寨货的“外贸尾单”,济南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刘力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所谓的‘剪标‘正品,很多是经过生产厂家和国外品牌持有人的两道质检程序,被剔除出来的瑕疵品,由于质量不过关,才被剪去商标禁止上市。”同时,针对“外国小品牌质量差”的说辞,刘力认为,利用订单提供的图纸样式,再购买低价劣质布料重新生产,是一些委托加工厂的惯用手段,“甚至还有商家会杜撰出一些国外品牌,伪装成外贸商品销售”。

  刘力介绍,对于外贸服装订单,品牌持有人往往直接提供布料、拉链等原材料,并严格监控使用量,因此很难出现大批量的“外贸尾货”。他建议消费者在网购服装时,要要求商家提供关于服装的细节照片、关键的对话询问内容,要在官方通讯软件中有所体现并长期保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张 硕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