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年关将至,不少年货都披上了“豪华外衣”,显得档次十足。29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各大超市中的礼盒纷纷打出超值、折扣等旗号,但价格却要比散装的贵上许多,甚至翻番。对消费者而言,获得“面子”的同时却没得到相应实惠,反而多花了银子。
没有在包装箱上明示包装的层数,也没有说明空隙率是多少,更不可能把成本印上去,而工商部门也不清楚该标准规定的空隙率以及成本占比如何确定,很难操作。
面对监管难题,这就需要消费者在消费时足够理性,谨防一些商家的小把戏。比如,在昂贵的礼盒里以次充好;采用先提高原价再打折的方式,向消费者“虚晃一枪”;利用“特价”的幌子,兜售“三无”商品……
相关链接
上海出重拳打击销售过度包装商品
为了突破“瓶颈”,上海市作出表率,2013年2月1日起,《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将正式实施,过度包装商品将受到法律干预,消费者也可以拨打热线举报过度包装商品。规定明确:销售过度包装的,质监部门责令停止销售,限期改正;拒不停止销售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从目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产品包装已经成为商家们的一种产品营销策略,或者说成为产品文化的一部分。仅仅通过相关法规约束过度包装还不够,还应该从节约能源、资源等社会责任的角度进行宣传,提倡适度包装。不仅要向商家进行宣传,更重要的的是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只有大家都崇尚朴素包装,过度包装的风气才能真正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