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清十大消费陷阱 不花冤枉钱
摘 要:折扣促销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等各式各样的消费诱惑在我们生活中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叫人难辨真假,防不胜防,稍不留心就跳进商家的消费陷阱,花了冤枉钱,还受窝囊气。
折扣促销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等各式各样的消费诱惑在我们生活中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叫人难辨真假,防不胜防,稍不留心就跳进商家的消费陷阱,花了冤枉钱,还受窝囊气。昨日,兰州市消协发布了“十大消费陷阱”,并且见招拆招,教我们如何抵御这些消费诱惑,相信这些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消费陷阱会对我们有警示作用。
现在很多商场和网上商城都会搞一种返券活动,例如满200返200,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了。而实际上,返券在使用上都有非常多的限制,例如只能在当天消费,或者必须再购买200元的其他商品才能用返券抵现,结果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得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
消协提醒:返利促销是商家有效增加营业额的手段,消费者只是看到了返利的表面,没有深入分析实质,也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消费需求,结果跳进商家为你精心设计的陷阱。
返券循环
一些电子产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行业价格不熟悉的特点,以低价引诱消费者,当消费者被其吸引转场到达“客户交易区”后,商家就开始想尽办法诋毁消费者要购买的产品,然后介绍给你另一款产品,并说原价4000元现在只要3800元,但实际市场价才3500元。当然,如果消费者执意要买当初看好的机型,商家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打发消费者,“今天调不来货”是他们最好的借口。
消协提醒:消费者不要贪图低价,不要跟随其转换交易地点,在调货超过半个小时还拿不到产品时,建议离开该销售点。一旦发现上当,应马上和相关的数码卖场联系,投诉该商户。
转移注意力推销其他商品
一些商家如美容美发店等推出优惠套餐,在不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使用一种产品,用完后才告诉你,这种产品不在我们的促销范围,需要另交钱。或者说,根据你的发质,我们推荐你做头发软化的处理,那样看起来更帅等,有些消费者不好意思拒绝,任他们摆布。
消协提醒:任何情况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消费立场,不要听两句好话就不知道东西南北,切记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要坚决予以拒绝,不要担心他们的服务态度会变差。事先问明优惠活动的细节,遭到强卖后要果断维权,一方面能挽回自己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叫他们不敢再为所欲为。
遇产品强卖要主动维权 绝不手软
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以电话邀请或者路边发放传单的形式,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办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地点一般都在附近的体育馆活动中心等隐蔽场所。他们声称特聘著名“专家”主讲,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结果是一查什么病都有了,老年人就坐不住了,进入了不法分子设的诱导圈套。
消协提醒: 购买保健品,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大品牌的保健品商家和网上商城都可选择。
健康讲座有圈套
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对消费者不利。钱都到了商家手里,商家就占据了主动权,从而商家迟滞发货是常有的事,弄不好人去钱空都有可能。
消协提醒:预付款方式不靠谱,尤其是网上购物,能不预付款就坚决不预付款,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先付款后发货 权益难保障
一些商家在现场进行抽奖活动,抽完奖他就会告诉你,你可以花90元购买到我们原价150元的产品,其实原价可能连80元都不到。
消协提醒:要清楚自己的需求,不必要的东西,无论促销员怎样花言巧语鼓动人心,都要理性对待,不被优惠信息所迷惑。
现场抽奖 让你花冤枉钱
现在很多商场或者网上商城几乎都会有这样的价格牌,现价60元,原价95元。实际上,这件商品可能原价还不到60元,这就是商品价格先涨后降的招数,它看起来降价幅度很大,实质上等于没降。
消协提醒: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历史价格不了解,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先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看清楚,商品是不是物有所值。
先涨后降 让你上钩
商场打折出售的物品,基本都是概不退换,这里面其实就潜藏着危险。商家有可能将滞销品残次品拿来促销,以次充好。你发现质量问题要跟他们讲理,也基本没有胜算,因为最终解释权总是归商家所有。
消协提醒:消费购物索要票据是消费者的权利,商家出具票据是应尽的义务,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三包”期内发生问题,票据和凭证是维权的主要依据。因此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凭证,最好长期保存。
- 消费警示:情人节防范6大消费陷阱(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