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借助数码产品迅猛发展的东风,移动充电设备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记者走访后却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不仅品牌混杂,质量良莠不齐,而且还尚未形成有关标准,产品安全堪忧。
一部手机充满电需要多长时间?日前,一位美国女生一项超级充电器发明告诉你,只需要20秒。对于那些电池续航能力差的数码设备,这种发明的出现意味着,它们的耗电再也不是问题。这给广大数码迷们带来了很大的福音。然而,一项科技从发明到普及总会需要一段时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面临使用移动充电设备的现状。
近几年,借助数码产品迅猛发展的东风,移动充电设备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记者走访后却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不仅品牌混杂,质量良莠不齐,而且还尚未形成有关标准,产品安全堪忧。
市场探访
鱼龙混杂以团购为主
充不满电,用几次就不行了,起火甚至爆炸,这些关于移动充电设备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那么,市场在售的产品,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赛博数码广场,记者发现,不少店铺还专门打出“移动电源”的图标。但是,一般每家店铺只经营两三个品牌。它们一般被放在柜台的角落里,只占据极少的经营面积。此外,各家选择经营的品牌也不尽相同,粗略估计下来,整个市场约有几十个品牌的移动充电设备在出售。这种情况在网上更为明显,仅京东商城一家在售的品牌就多达43种。
在价格方面,各个品牌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同样是容量为5000毫安时左右的移动电源,一个品牌售价在各家店铺都不会低于150元,而另一品牌的售价则一般在75元左右,二者价格相差一倍。而一些不知名小品牌的售价更是低到了38元。
当记者问及为何它们之间的售价相差如此之大时,多数店主表示这与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质量有关。“专业做电池的大品牌价格肯定高,而那些价格过低的产品,可能存在虚标容量的情况,比如有些产品标的是一万二,实际只有六七千。”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前来选购移动电源的顾客不是很多。赛博的一位店主向记者透露,“平时我们在柜台上卖得很少,一般都是走单子,很多采购者一买就是几百个,多数买来送礼或是作为员工福利下发。”
产品乱象
店家不知“3C”为何物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门发文提醒消费者,未经过CCC(3C)认证的手机充电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充电器等电源产品时,要尽量避免买到此类产品。
然而,在此次的走访中,记者却发现,几十种产品仅有一个品牌标注了3C标识。当记者问及有关3C安全认证的问题时,许多店家竟不知3C是什么,“什么是3C啊?”“应该都有3C标志吧,我给你找找啊。”“你看盒子上这个像FC(实际上是FCC认证标志)的东西不就是认证标准吗?”而还有些店家则直接跟记者打起了马虎眼:“所有的东西肯定都有3C认证的,没有3C认证是不能上市的。”“你不用管那什么标志,我们产品的质量你放心好了,我们这是牌子,有防伪标志的。”
对于这一乱象,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老师分析,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在2001年发布《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曾说道:“电信终端产品配套的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应随整机检测,不在CCC认证范围。”即手机充电器随手机进行整机CCC检测,不再单独进行CCC认证。所以单独生产的手机充电器暂未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因而单纯的用3C认证来界定移动电源是否合格并不合理。“业内早就有出台专门针对移动电源行业的认证标准的呼吁,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国标’还只是停留在商讨阶段,并未成形,这也就导致了目前移动电源行业的市场乱象,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专家支招
从价格成本倒算性能
为何目前移动充电设备的产品如此鱼龙混杂、质量不一?齐鲁工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一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很多小厂商在制造这种设备。“那些小厂商电芯原料质量低劣,没有像样的检测设备,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地方拥挤凌乱、缺乏监管。但是移动电源门槛低、利润空间大,比较容易蒙混过关,所以才存在这么多小厂商,其产品质量往往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移动充电器的选择,专家建议:“一分钱一分货,从成本上简单计算一下,即可轻易筛选出一些严重虚标的劣质货。以目前移动电源使用较多的18650电芯为例,单颗电芯的容量约在2500毫安时左右,价格在10至30元不等,加上外壳及包装成本及商家的合理利润后,一个标称1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售价就至少要在100元至200之间,如果是某些名牌产品,加上研发成本及品牌价值,售价则会更高一点,这样一算,网上所谓‘月销万件’、‘3万毫安(时)仅90元还包邮’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要尽量选择一些大品牌,因为移动充电设备归根结底还是电池的一种,所以生产手机电池或者干电池、锂电池等相关行业的产品相对来说更值得选购,在质量上也更有保障,“品牌既然能做成品牌肯定是接受过市场和消费者检验的,是比较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