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电宝变充电爆 移动电源市场期待标准护航
摘 要:如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些移动终端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直接催生了另一附属产品——移动电源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不断爆出的产品自燃、爆炸等新闻,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的警示和国家民航总局的“限带令”,让人们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备受困惑。
如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些移动终端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直接催生了另一附属产品——移动电源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不断爆出的产品自燃、爆炸等新闻,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的警示和国家民航总局的“限带令”,让人们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备受困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此类产品尚未出台相关标准,市场鱼龙混杂,亟待标准护航。
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前不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开展了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令人心惊:采集的32个批次样品,100%有质量安全风险。据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陆春明介绍,这32个批次移动电源中,9个批次产品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不合格,存在发生内部短路时起火爆炸的风险;28个批次产品输出电气性能测试不合格,存在损害被充电设备的风险;20个批次产品外壳材料可燃性测试不合格,存在无法对电芯起火进行阻燃的风险。此外,17个批次产品存在容量虚标问题。
而此前,不断爆出的移动电源自然、爆炸等新闻已让人们对移动电源的安全感到疑虑。
2013年6月2日,南航CZ6917客机上发生移动电源冒烟事件。2013年6月23日上午10时许,北京地铁10号线一列车行至大红门站时,车上冒出浓烟,北京地铁官方微博证实,是一乘客包内手机移动电源发生自燃冒烟。2013年7月29日海航HU7364客机上发生移动电源爆炸。今年4月8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安检口,一名男士携带的移动电源在行李箱内发生了爆炸,并引燃了行李箱中的衣物,散发滚滚浓烟,造成不小的骚动。今年5月9日,深圳龙华线(四号线)一位乘客的移动电源爆炸后,行驶中的列车突然停下,300余名乘客被迫从隧道里行走20分钟才到站台。
相继发生的安全事故,促使相关部门发布了“禁用令”及“限带令”。前不久,广州地铁提出“乘客在地铁请勿使用移动电源”的建议。广州地铁公司宣传部主任叶子川解释称,移动电源可以带上车,但需要做好防护和保护措施,并且尽量不要在地铁上使用。
日前,国家民航总局专门发布公告,规定旅客乘机时携带的移动电源必须是用于个人自用,并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严禁在托运行李中携带。同时,旅客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移动电源给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移动电源,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市场鱼龙混杂
虽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的警示言犹在耳,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移动电源市场并未因此滞销。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2011年-2013年,中国移动电源的市场规模增速平均为每年70%,截至目前,其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
“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移动电源是必备品之一。”某化妆品经销商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常年在外,全靠电话、邮件及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与客户联络,但是各类电子产品的电也因此经常被消耗殆尽,有时候手机一天需要充电两三次,所以她常备两块大容量的移动电源。
记者调查发现,在选购和使用移动电源时,人们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充满了疑虑。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移动电源质量的关键在于电芯。现在有些移动电源生产厂家过分追求利润,拼命压低原料成本,使用劣质电芯或二手电芯,有些产品甚至连保护板也不过关。
“移动电源实际是一个组装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缺乏国家标准,不同厂商在电芯、电路板的用料方面差异很大。比如移动电源的电芯,常见的有聚合物电
- 移动电源测试报告 飞利浦等容量不及标称六成(2014-07-16)
- 移动电源市场乱象丛生 行业标准缺失待突破(2014-06-06)
- 当心你的移动电源是“窃听器” 插上SIM卡就能监听(2014-05-06)
- 移动电源行业标准有望明年上半年出炉(2013-11-15)
- 移动电源质量存隐患 消费者缺乏使用常识(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