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日,报道的燕京“高龄”啤酒瓶仍在“服役”一事引起广泛关注,不少消费者就此提出诸多疑问。记者发现,近年来燕京啤酒酒瓶安全事故频出,近日又发生一起酒瓶爆炸伤人事件。
18日,报道的燕京“高龄”啤酒瓶仍在“服役”一事引起广泛关注,不少消费者就此提出诸多疑问。记者发现,近年来燕京啤酒酒瓶安全事故频出,近日又发生一起酒瓶爆炸伤人事件。
“最损”酒瓶
消费者感慨“好在没炸了”
记者采访中,在超市发现了一个瓶体损坏较重的燕京啤酒瓶——— 靠近瓶底的部位玻璃缺失,导致瓶壁单薄。有消费者将该酒瓶称为“史上最损啤酒瓶”,“多亏未受到外力撞击,否则很容易炸了!”
然而据媒体报道,就在6月3日,山西的王先生称遭遇燕京啤酒自爆,导致其脚踝处缝合4针。
早在2011年,烟台莱州一位市民也遭遇了啤酒瓶爆炸的情况。当时的燕京啤酒莱州有限公司售后服务处处长邱先生曾表示,“国家建议啤酒瓶使用两年,但是这个办不到,咱是发展中国家,可能美国能做到。”该言论一出曾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安全就不要了?”
燕京回应
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抽检
接受采访时,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售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燕京啤酒总部与各地分公司,在管理模式上执行同样标准,因此不存在管理体系不严格问题。
该公司山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高先生表示,在酒瓶使用年限问题上,燕京啤酒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进行抽检,抽检会有风险,“我们不敢说一个超期的都没有,但是极少。”考虑到我国现状,《啤酒瓶GB4544-1996强制性标准》对啤酒瓶规定“建议使用两年”,倘若成为强制规定执行,首先,酒瓶生产企业的产出量无法满足酒企对酒瓶的需求量。此外,酒瓶成本根本无需酒企承担,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会大幅加重消费者负担。
“我们也在对此做出积极努力。”高先生说,每个酒瓶在灌装前,都会经过一系列测试,不合格酒瓶会被淘汰,不存在对消费者不负责任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很头疼,也盼着出台关于啤酒瓶使用年限合理的、强制性规定。”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酒瓶生产时间与回收利用率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有的人喝完酒,酒瓶放在那里一年才卖,他的磨损情况肯定不严重,并且,回收酒瓶也是为了满足诸多消费者要求”。
“99.9%的酒瓶爆炸事件是因消费者操作不当引起,我从未听说过啤酒自爆现象。”高先生最后表示。
记者感言
啤酒瓶里看燕京
“99.9%的酒瓶爆炸事件是因消费者操作不当引起,我从未听说过啤酒自爆现象。”燕京啤酒方面的答复令记者吃惊,作为一家酒企的相关负责人,理应对本行业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啤酒瓶自爆伤人事故,难道燕京啤酒企业的人看不到?大量的啤酒瓶自爆事件,难道都是假消息吗?
一个小小啤酒瓶也许微不足道,即使发生事故,对酒企来说,赔偿也许是个小数目,但对受到伤害的消费者而言,命运的道路可能会因此改向。因此,透过一个小小的啤酒瓶,折射出的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待消费者是否负责的态度。
酒瓶“高龄服役”为哪般?市民提出三大疑问
连日来,不少受访消费者对燕京啤酒频现超期“服役”酒瓶的现状十分不解,并提出自己的诸多质疑。
噪燕京啤酒管理体系不严格?
燕京啤酒作为全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之一,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的分厂,各地分厂是否与总部执行同样的生产标准?燕京啤酒总部对各地分厂的管理是否严格?
噪用“高龄”酒瓶是因资金问题?
业内人士曾表示,以一个年产啤酒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