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兼职市场良莠不齐 欺诈陷阱屡见不鲜

http://www.e23.cn2013-07-18新华网

    摘  要:暑期来临,掀起新一轮大学生网络兼职热潮,各种网络陷阱也随之而来。公安部门呼吁网民保持理智,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切断网络诈骗的背后黑手

网络兼职市场良莠不齐 欺诈陷阱屡见不鲜

  插画:人民视觉

  暑期来临,掀起新一轮大学生网络兼职热潮,各种网络陷阱也随之而来。公安部门呼吁网民保持理智,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网络兼职日赚百元,同学你有兴趣吗?”

  “轻松又容易,用鼠标点击一下淘宝网购就行了。”

  打开QQ群,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蒋媛媛就收到了陌生QQ号码发来的几条信息。见此信息,她一方面觉得这的确是难得的“馅饼”,但同时也犹豫:这会不会是“陷阱”呢?

  5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网络兼职欺诈是今年一季度报告案例最多的网络欺诈形式,兼职刷钻欺诈、兼职钓鱼欺诈和兼职保证金欺诈是3种最主要的形式,受害者80%以上是在校大学生。

  网络兼职是“陷阱”?

  打开网络兼职网站,“轻松在家做兼职,每天一小时就能收获百元”,这样的信息屡见不鲜。

  暑期来临,新一轮的网络兼职热潮也随之而来。相对于在现实中端盘子做服务生,做一些简单又能赚外快的网络兼职更吸引学生。低成本、高收益的网络兼职逐渐成为大众找兼职的必备选择之一。

  网络兼职的刷钻、刷信用,顾名思义,是店铺通过雇佣他人刷新虚拟的成交记录从而获取良好信誉的一种商业炒作行为。网购热潮,让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骗取网民钱财。

  李某就是这股网络兼职热潮中的一员。今年5月,他在豆瓣网看到某电影制作公司招聘录剧本的兼职,马上与对方的QQ联系。由于对方自称是客服并承诺丰厚的返利,李某放松了警惕。在与对方接触为网络兼职做准备期间,对方先后以押金、保密费等理由让其交纳700元,后来对方分别以找律师签劳动合同、要退档支付金、缴纳公司担保金等各种理由让其继续在网上汇款8300元。当汇款结束之后,李某就与对方失去联系,这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陷入了骗局。

  据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介绍,网络兼职诈骗中,一般都是以冒充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商客服,以代刷信用然后返利为名,先后要求应聘者多次付款来骗取应聘者的财产。

  “刷钻、打字、代玩网游刷等级、刷信誉”这样的网络兼职诈骗形式为网民所警惕之后,又出现了像上述案例这样的假冒杂志社、编辑部、电影公司等编辑人员,骗网民缴纳押金或担保金的网络兼职诈骗的新骗术。

  而每逢暑期,是针对学生进行各类诈骗的高峰期。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二大队副中队长陈警官认为,不少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社会阅历浅、防备心理较低的特点实施诈骗行为。网络兼职诈骗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形式。

  以学生为主要目标的网络诈骗,除兼职类之外,最近比较常见的还有交易类和招考类。陈警官介绍称,“由于最近中考、高考刚结束,就出现了一些面向毕业生招考的网络诈骗,主要形式为假冒分数查询网站、假冒高校网站诈骗、谎称可走关系进名校的电信诈骗等,对此学生和家长须注意”。

  兼职陷入法律困境

  网络兼职市场良莠不齐,大众对网络兼职的信任度降低。不少网民担心会遇到网络兼职诈骗,因此不敢轻易尝试。

  而网络兼职的不安全性是网民担心的根本问题。不少网民认为,“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网络兼职能靠谱吗”?

“网络兼职没有劳动合同保障,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网络兼职中的招聘者与兼职者只构成劳务关系或者雇佣关系;而现实中签署劳动合同的工作双方则形成了劳动关系。前者受民法通则、合同法和经济法保障,后者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因此,网络兼职的劳动者和用工主体之间不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