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间:7月20日—8月8日。地点:景润斋画廊(济南市马鞍山路15号新世界文化城四楼4064室)。近日应邀欣赏建军先生一批新作,感觉又有了变化。可能与年龄的增长、艺术的成熟有关,他的作品境界更开阔,语言更简练,画面里多了趣味,作者的放松也让观者放松下来,比起早期那些力量感很强、让人有点儿透不过气来的作品,我喜欢这种转变。
时间:7月20日—8月8日
地点:景润斋画廊(济南市马鞍山路15号新世界文化城四楼4064室)
《漓江行舟》 85×190厘米 2012年
《日出朝阳照海滨》 138×69厘米 2012年
《明月千古颂》 200×90厘米 2010年
《暖冬》 69×138厘米 2012年
吴建军
“眼前一黑”之后
——— 我读吴建军的山水画
□臧文涛
说老实话,回忆第一次看建军先生作品的感受,“眼前一黑”四个字是再准确不过的。
建军先生皮肤黑,胡子黑,头发黑,他笔下的山水画……更黑。那真是“人画俱黑”,一幅幅画看下来,一个相声小段悠然浮上心头———“你说怎么那么黑,胜过锅底黑;气死猛张飞,赛过黑李逵;东山烧过炭,西山挖过煤;包文正炸麻花,它黑不擦的呀……”
这当然是玩笑话。其实,如今专画“黑画”的画家也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国内顶尖高手。如何欣赏“黑画”?以我一个外行的观点,最重要的是“眼前一黑”之后。如果“眼前一黑”之后再瞧、三瞧、N瞧……感觉仍然是“好黑”,建议迅速远离此画,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
建军先生的画,黑里透着亮,黑里藏着巧,黑里有一个苍茫的大世界。就像一杯酽茶,必须一品再品,才能慢慢尝到苦涩后面繁复细致的回甘。
也曾问过建军先生,为何坚持画“黑画”?画得甜一点、俗一点,给观众点“颜色”瞧瞧,不是更有利于卖画吗?他正色道,自己不愿讨好观众,不想被市场所左右,想进入更高的水墨境界。在如今画坛市场为王、太多画家乐于被画廊和收藏家绑架的大环境下,他的这点坚持,显得另类而更可贵。
近日应邀欣赏建军先生一批新作,感觉又有了变化。可能与年龄的增长、艺术的成熟有关,他的作品境界更开阔,语言更简练,画面里多了趣味,作者的放松也让观者放松下来,比起早期那些力量感很强、让人有点儿透不过气来的作品,我喜欢这种转变。
比如建军先生的壬辰新作《漓江行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从整幅画来看,还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然而近处的几株树木又显然有别于传统画法,隐约有些印象派的味道。建军先生称,自己一向喜欢印象派特别是莫奈的油画,也比较崇拜毕加索、塞尚、高更、蒙德里安、米勒等西方大师,当然,中国画要有自己的语言,可以借鉴西画中先进的东西,因为艺术没有国界,但传统的笔墨不能丢。“向传统致敬,向生活学习”是建军先生的艺术信条。
从他的作品中的确能够看出这一点,虽然画中用墨多、用线少,但这应是艺术风格所致,并非刻意回避。有时候细节交代得特别清楚,这张画反而就失败了。当然,该体现线的时候,他还是毫不含糊的,比如近作《秋潭印月》就是一幅笔墨俱精的作品,画面左侧大片的墨色渲染,苍茫沉郁,画面右侧的树木、亭子,勾勒得非常精到,树枝的线条有书法中“飞白”的效果。
中国画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如何解决,一直是个难题。建军先生强调,传统笔墨一定要有现代气息。他崇拜“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李可染,也崇拜对中国画现代化做出卓越探索的吴冠中。“我老想把他们俩嫁接一下”,建军先生不经意间透露了自己在艺术上的“野心”。
建军先生的画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