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小吃酥锅油旋敌不过榴莲酥臭豆腐

http://www.e23.cn2013-08-01都市女报

    摘  要:7月30日,女报刊发了《王莉 守望酥锅的女人》,讲述了王莉用传统手艺制作名优小吃酥锅的故事,她的坚守未将小吃发扬光大,反而生意越来越惨淡,她的故事引起市民的关注和同情。

 

  女报记者 蒋之光

  7月30日,女报刊发了《王莉 守望酥锅的女人》,讲述了王莉用传统手艺制作名优小吃酥锅的故事,她的坚守未将小吃发扬光大,反而生意越来越惨淡,她的故事引起市民的关注和同情。

  其实,走向没落的不仅仅是“王莉酥锅”一家,很多济南名优小吃在经营多年后,也渐渐地消失在熙攘的街头。

  而很多外来小吃,比如榴莲酥、臭豆腐等,却在济南越来越受欢迎,店铺也越开越多。是什么原因使济南名小吃没落?女报调查试着为您揭开真相。

济南小吃酥锅油旋敌不过榴莲酥臭豆腐

  在芙蓉街一家臭豆腐店门前,顾客排起长队,而本地小吃店门前人却不多。

  女报记者 张允平 摄

  外地小吃来济“跑马圈地”

  7月31日6:00,王莉已出现在青年东路的早市中,“7:00在燕子山早市,9:00再到棋盘街市场,每天都这样赶场。”王莉说,10年来她一直用精致食材和传统技艺烹制酥锅,为何还是走向没落?

  女报记者在她的摊位前蹲守了一个上午,购买酥锅的市民并不太多,“一上午卖了不到40公斤,这还是因为昨天上报纸了,一些老客户找过来,平时比今天人少。”是不是因为市场不景气,小吃市场都比较萧条?带着疑问,女报记者来到芙蓉街,发现这里小吃市场一片红火,即使是工作日,客流量依然非常大。在出售榴莲酥、臭豆腐、章鱼小丸子的店铺前挤满顾客。

  “老板,一上午卖了多少臭豆腐?”女报记者问。“我没计算,大概有100多份,中午来吃饭的人多,到时卖得比现在更多。”一家臭豆腐店的老板说。女报记者粗略计算,芙蓉街至少有上百家小吃店,几十种小吃,多数品种为榴莲酥、臭豆腐等外来小吃,带有济南特色的仅有油旋一种。

  产业基础弱 扶持力度小

  是何原因导致济南小吃市场“遇冷”。对此,鲁菜烹饪大师王晓刚说,纵观小吃乃至鲁菜,在与外地食品的竞争中都处于劣势,“济南小吃在本土生长多年,市民常购买品尝,难免缺失新鲜感,甚至在他们心中落下印记——— 本土小吃吃腻了。”外地小吃口味多刺激,而本地小吃注重口味的绵长和厚重,所以不能一下子吸引住顾客,也导致品种稀少、客源冷淡。“不仅是口味,相关部分扶持力度小也让本土小吃难以为继。”中华名厨、中国特级烹饪大师颜景祥说,“虽然酥锅是小吃,但体积大,不能拿在手里即买即吃。”而且本土小吃有量大实惠的特点,量大吃不完就会变质,所以这种“庞然大物”也不易被顾客认可。

  济南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协会副主席、济南民俗专家张继平说,本土小吃的没落有经营者的主观原因,也有市场经济导致的客观原因。“拿‘王莉酥锅’来说,本身规模小、产业基础弱,受到市场冲击后很难生存。”再者,近年来济南小吃市场发展迅速,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流入,导致市民的选择产生了分流。

  需要树立品牌和创新

  本土小吃没落,怎样才能再现过去辉煌?王晓刚说,政府加大支持,在小吃中附加文化,“拿酥锅来说,也许有些人口味上吃不惯酥锅,但可能对酥锅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品尝欲。”

  “人们对味道是有记忆的,但口味会发生改变。”张继平说,所以小吃的口味不能一成不变,“一个店可以只有一样精品,但不能只卖精品。”

  张继平说,以酥锅为例,爱吃酥锅的人基本在40岁以上,这代人是吃着酥锅长大的,对酥锅有特殊情怀。但年轻人在西式快餐环境中成长,对过去的小吃缺乏认同感。“让小吃兴盛,需经营者对小吃创新,树立品牌,更适应年轻人的口味。”

网络编辑:颜甲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