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调整在华业务 多美滋成乳业新政牺牲品

http://www.e23.cn2013-10-24时代周报

    摘  要:“对于赔偿等事宜我们没有新的评论,更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多美滋公关经理王慧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法国食品巨头达能公司日前表示,将为其在华多美滋婴儿奶粉业务任命新的管理层,并暂停一项对母亲开展的营养计划。

  尽管多美滋还没有赔偿的计划,但是简爱华表示,由于《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未实施并发挥法律效力,所以不能依据征求意见稿对其进行处罚,但可以依照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进行惩罚。

  “我们当然也想进医院,这意味着三岁前孩子可能都会喝我们的奶粉,而且还会节省很多中间成本,但是多美滋、美赞臣等品牌盘踞医疗系统多年,我们根本打不进去,也不敢这样做。”东北一家大型乳企的销售总监告诉记者,不过他也坦言,在三、四线城市的医院,正是洋奶粉和某些国产奶粉角力的战场。

  从小厂到外企的摇变

  艾格东方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按照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划分,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和雀巢。

  与雅培、雀巢等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不同,多美滋的发家史颇有意思。

  在多美滋的官方网站上这样介绍:达能婴幼儿营养基于近100年婴幼儿营养研究经验,业务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旗下品牌包括Dumex(多美滋TM )、Nutrilon(诺优能TM)、 Karicare(可瑞康TM)、 Cow&Gate、Blédina等。 多美滋品牌始创于1946 年,今天,多美滋已迅速成长为国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领军者之一,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

  “实际上,多美滋原来就是上海崇明岛上的一个小厂,前身为上海新安乳品公司,这在业内不算是什么秘密。”一位知情的业内人士张杨(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1992年新安乳品引入航运公司丹麦宝隆洋行成立合资公司,总投资2700万美元,在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创立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宝隆洋行占60%股份,新安占40%股份。1995年5月企业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多美滋牌婴幼儿奶粉,但当时使用的仍是上海崇明岛本地的奶源。

  由于引入了宝隆洋行,多美滋摇身一变成为丹麦企业,历史也“悠久”起来。1996年,宝隆洋行收购新安所持股份,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2年,有媒体报道,400吨产自丹麦,来自生产和包装过程中金属与润滑油的泄:漏被污染的“多美滋”奶粉已运往泰国、中国和菲律宾,当时多美滋公司新闻发言人作出澄清“多美滋”奶粉的奶源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多美滋”只是丹麦的品牌,而非丹麦的产品。

  2005年末,宝隆洋行退出,将所有股份转让给了荷兰皇家纽密科公司,多美滋又变成一家荷兰的企业。

  2007年,法国达能收购纽密科,多美滋也由此成为达能旗下品牌,再次变身成为法国企业。

  直到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2008年12月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才更名为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多美滋发布声明:多美滋的所有产品均采用全球指定供应商的奶源,100% 进口奶源,来源于澳洲和新西兰的牧场。

  尽管当时检测结果表示没有问题,但据当时媒体报道,仅登记在册的多美滋结石宝宝人数已经有63名,很多家长还准备发起跨国诉讼。

  “其实多美滋只在中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销售,由于当时雅培和美赞臣都没有特别重视中国市场,最好的产品也没引入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多美滋的销量在中国一直是第一,也因此它的奶源鱼龙混杂,这两年才被美赞臣迎头赶上。”张杨表示。

  成乳业新政首个牺牲品?

顺风顺水的多美滋在今年却诸事不顺:8月5日,因为被卷入“肉毒杆菌事件”中,多美滋产品被下、召回。后来虽然证明是一场乌龙事件,但对其销售受到巨大影响;8月7日,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作者:赵卓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