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保健品:10公司无一销售过百亿

http://www.e23.cn2013-11-19理财周报

    摘  要:看不懂的保健品:10公司无一销售过百亿,风向标汤臣减5%,“听不到健康元消息”

倍健开始了爆发式增长。

  2011年,汤臣倍健归属母公司逐季的净利润增长分别为25.32%、64.24%、103.19%、102.41%,势头生猛。2012年一季末,增速达到161.1%历史最高点。

  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第二季度。受累于3月份的螺旋藻事件和4月份的毒胶囊事件,汤臣倍健盈利增速开始出现放缓,当季仅增长50%。

  很快,紧随着上市以来的首个净利润负增长在第四季度到来,机构开始质疑其高增长神话将面临终结。

  这一年,汤臣倍健的营收10.67亿元,仅增长62.12%;盈利2.8亿元,仅增长50.38%。

  其他保健品同行也遭遇了类似的增长难题。同样主营营养补充剂的交大昂立(600530.SH),其保健品业务2012年全年营收仅增长了9.7%;主打补钙系列保健品的哈药股份增长8.29%;海王生物(000078.SZ)7.05%。

  2013年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到来。

  2013年上半年,交大昂立保健品业务营业收入下滑了13.93%;哈药股份保健品板块业绩下滑38.17%。

  而作为龙头的汤臣倍健,尽管业绩仍然居前,其增速仍在进一步放缓。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仅为40%左右。

  对此,前述深圳私募表示:“以往保健品的高增长主要是靠快速铺开终端网点,慢慢地像汤臣倍健通过向渠道压货来提升业绩的这种模式已经渐渐行不通了。这两年营养补充剂这一块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你到商场或者药店去看一下,不知名的保健产品都数不胜数,更不用说像美国的自然之宝这种全球知名的保健品公司进来,对汤臣倍健和其他企业是怎样强有力的竞争。”

  不过汤臣倍健对未来似乎信心满满。其制定的《2011-2015年度经营规划纲要》显示,终端销售额短期内的目标是200亿元(以国内为主),折算成销售报表销售额约60亿元。

  然而2012年,汤臣倍健的报表销售额仅为10亿元左右。

  健康元弃“保”投“医”

  如果把时间调回到1980-1990年代,可能没有人会想得到,如今保健品的龙头是汤臣倍健。

  当时,朱保国创立了太太药业,即健康元(600380.SZ)的前身。由其一手打造的保健产品“太太口服液”一时风靡全国。

  2001年朱保国也顺势进入资本市场,并以17亿募集资金成为当时A股上市募资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

  一年后,朱保国便举起收购“大旗”,将另一家销售额是自身两倍的丽珠集团招至麾下。虽然“太太口服液”畅销十几年,但在朱保国的构想中,保健品并非长久之计,他的目光盯向了更宽广的生物医药。

  在他的未来规划中,医药才是重心。

  “现在在保健品这一块,已经听不到健康元的消息了。”国内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惋惜,“不知道是管理还是产品的原因。”

  翻开财报可见,如今保健品业务在健康元的蓝图中仅仅是占比极小的一块。

  2012年,健康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5亿元,其中来自于保健品业务的业绩贡献仅为2.4亿元(下滑31.16%),占比4.1%;保健品贡献毛利占主营业务收入毛利总额的比例仅为5.89%,

  2013年中报,保健品营收贡献比例也仅有5.34%——总营收29.18亿元,保健品销售1.56亿元。

  不过,即便转战医药领域,健康元的业绩似乎也不甚理想。

  从今年的三季报来看,健康元实现营收43.71亿元,同比下降0.68%;实现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6.47%,这一增速较往年已大幅下滑。

  更多“博傻”者涌入

  和健康元转战医药不同,更多嗅觉灵敏的制药企业因《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闻风而至,在近两年医药工业利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将部分精力转向了营养与保健品。

因此,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