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连爆腐败案被削权:不再全权主导收储

http://www.e23.cn2013-11-2221世纪经济报道

    摘  要:秋粮收储启动,同时也迎来国家政策对中储粮的“削权”—中储粮不再独立负责粮油托市收购委托收储企业的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银行被赋予监管权。

中储粮连爆腐败案被削权:不再全权主导收储

  资料图片。

  收储之变:“削权”中储粮

  秋粮收储改由中储粮、国粮局、农行共同监管;此前中储粮多个直属库连爆收储窝案

  秋粮收储启动,同时也迎来国家政策对中储粮的“削权”—中储粮不再独立负责粮油托市收购委托收储企业的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银行被赋予监管权。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今年秋粮国家临储收购资金受委托收储企业直接向农业银行贷款,不再由中储粮统贷统还。

  中储粮官方称:中储粮总公司所属企业及其租赁库点,由中储粮企业向农发行贷款,其他企业分别向农发行贷款。这些企业多为历年收储委托企业。对于委托收储企业收储资金使用和收储粮食监管,中储粮不再独立进行监管,由粮食管理系统、农业银行三方共同监管。

  11月18日,中储粮对外宣传负责人申雷海表示:中储粮将直接监管中储粮下属企业和直接租赁企业,国家粮食管理系统和农行国家都赋予有监管权,之前都没有充分发挥担负起监管责任。在中储粮总公司作为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主体的前提下,三家共同监管国家的储备粮。

  由于近期中储粮多个直属库接连爆发收储窝案、油菜籽收储过程中存在利用进口菜油充顶等违法违规等诸多问题。这意味着,中储粮不再像往年那样全权主导国家粮油的收储,国家有关部门正探索一条新的粮油收储监管政策。

  秋粮收储资金中储粮不再统贷统还

  监管漏洞包括"转圈粮’、擅自动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违规拆借资金、‘小金库"等管理中的“四害”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启动今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东北地区继续实施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秋粮临时收储开始。

  今年玉米托市收购,按照玉米国标三等计算,临时收储价格确定为内蒙古、辽宁玉米收储价格为1.13元/斤,吉林省收储价为1.12元/斤,黑龙江价格为1.11元/斤。大豆国标三等收储价格为2.3元/斤,收储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

  秋粮临储一直是国家粮油收储的重要部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临储玉米收购结束,2012年国家玉米收储量为3083万吨左右,其中内蒙古约376万吨,辽宁约333万吨,吉林约1031万吨,黑龙江约1343万吨。

  相对以往临时收储政策,今年国家玉米、大豆等秋粮临时收储政策在价格水平、仓容利用、贷款方式,以及购销组织等方面做了一些重要改变。《通知》要求:在中储粮总公司作为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主体的前提下,今年将玉米、大豆临储收购资金贷款由原来中储粮公司统贷统还调整为由收储企业分别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这是历年来国家粮收储资金政策管理最大的一次调整。作为临时收储政策执行的主体,中储粮不再总揽临储收储资金的使用。

  11月17日,在“落实国家2013年秋粮收购政策”说明中,中储粮官方称:这是对以往由中储粮总公司统贷统还的政策作出较大调整。文件提出完善收储贷款机制,即在中储粮总公司作为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主体的前提下,今年将玉米、大豆临储收购资金由原来中储粮总公司统贷统还调整为由收储企业分别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即中储粮总公司所属企业及中储粮租赁库点,由中储粮企业向农发行贷款,其他企业分别向农发行贷款。

根据中储粮、国家粮食局和农业银行三方确定,今年秋粮收储委托收储企业数量为854个,都是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对于变革,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变化的主要原因各部委开始改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作者:张旭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