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哪怕是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白骨精”,谈起薪水有时也难以启齿。特别是临近年底,关于工资、年终奖、离职的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认为,这是利用人们偷窥欲和攀比心理的结果。“在公司保密协议的限制下,员工想了解别人的薪资水平总有偷偷摸摸的感觉,但用户又忍不住想了解相同行业、职位的薪资情况。”他分析,“曝工资”给了用户偷窥的渠道,可以在手机上大大方方地查看相关职位的薪资待遇。与靠各种打听获得小道消息不同,省去了很多成本。另外,在物质时代,人们更关注与财富、金钱相关的信息,“曝工资”更是抓住了人们这样的心理。
“临近年底,是跳槽、辞职的旺季,这催生了人们查看工资报酬的需求。人们在换工作时,很大程度上会考虑工资水平。”何中华说,年关将近,寻找下家看看工资待遇如何,这也是最近“曝工资”能够火起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