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多乳企12月产品提价5%-8% 液态奶频繁涨价背后

http://www.e23.cn2013-12-10中国网

    摘  要:近日,多家乳企宣布将于12月起对牛奶产品提价5%-8%,而随着年内各乳企相继对液态奶产品进行频繁提价,也将一直以来困扰国内乳业的奶荒问题一并揭开。奶牛养殖积极性不高和国内市场对原奶需求量激增等原因造成空前严重的奶源紧张局面,旋即成为了目前国家、乳企、奶农和消费者等多方不得不面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

  近日,多家乳企宣布将于12月起对牛奶产品提价5%-8%,而随着年内各乳企相继对液态奶产品进行频繁提价,也将一直以来困扰国内乳业的奶荒问题一并揭开。奶牛养殖积极性不高和国内市场对原奶需求量激增等原因造成空前严重的奶源紧张局面,旋即成为了目前国家、乳企、奶农和消费者等多方不得不面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

  奶源出现严重缺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奶源供需严重失衡,截至今年底,全国居民消费总量需求达4600万吨,但原奶供给仅有约4170万吨,如此计算,今年奶源缺口将达到430万吨。而奶源缺口的直接影响因素则是目前国内乳制品的消费量和奶牛存栏量。

  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奶牛存栏量1440万头,与2011年持平。其中,来自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种牛59518头,同比下降32.18%,其中奶牛56076头。由于奶牛一般的生长周期为3-4年,那么截至目前,近四年以来积累存活下来的进口奶牛数量则维持在30多万头。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440万头奶牛中只有60%为泌乳牛,即具有产奶功能的奶牛,其他奶牛尤其是进口奶牛大多为种牛,平均每头奶牛每年产奶约5吨左右。

  在奶牛存栏量本就不多的情况下,国内居民不断增长的乳制品消费需求则成为另外一个棘手的奶荒构成因素。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1/3,估计未来三年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0%。保守估计,三年后我国原奶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

  多因素致奶源紧缺

  专家表示,此次奶荒形成的原因之一便是气候异常和疫情发生从而造成减产。今年七八月的高温湿热天气造成奶牛减产,另外部分地区出现口蹄疫(A型)疫情,部分养殖户和企业捕杀奶牛。一位来自黑龙江双城前进牧业的负责人说,“每年春天都要发生一次口蹄疫,就要淘汰一批奶牛,目前奶农对疫情难以控制。加之国家并没有出台类似补贴等保护奶农利益的相关政策,导致奶农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北京顺义一家专做进口奶牛代理的销售人员还透露,奶价不高,且低于牛肉价,迫使一些奶牛养殖场将产奶量减少,品种差的奶牛则被捕杀。

  除了自然条件和疫情等因素外,宋亮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奶牛养殖向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饲料、人工、防疫等综合成本上涨的速度远快于奶价上涨的速度,造成奶农养殖户收益下滑;同时疫情出现,养殖风险开始增大,中小企业退出市场速度远快于规模化发展的速度,致使总供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2013年奶农数量预计还要下降10%-20%。

  另外,业内专家还揭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乳业是一个高度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但在中国,乳业上游的养殖与下游的加工存在利益博弈现象。”宋亮说,“具体表现为,中国奶牛养殖主要是大批中小规模养殖户,他们与奶站、企业存在此消彼长的利益博弈矛盾;而收奶卖给企业的奶站是毒瘤,一方面从企业吃一块儿,一方面通过压低奶价从奶农身上吃一块儿,因此整个产业链中,毛利率最高的是奶站。由于存在这种利益博弈矛盾,企业与奶农很难建立起合作的一体化发展,奶农长期独自承受市场和养殖风险,这极大挫伤了奶农养殖的积极性,造成奶农退出市场。”

  严重奶荒使奶价上扬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指出,此前十年,我国奶源供奶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但到2008年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