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被罚超9亿 为其上市公司利润52倍

http://www.e23.cn2013-12-17新京报

    摘  要:11月底,美国对华北制药下属子公司维尔康的维C反垄断案一审判决落幕。作为被告,维尔康被开出了9亿多元的“罚单”,这一金额相当于上市公司华北制药去年利润的52倍。

华北制药被罚超9亿 为其上市公司利润52倍

  (图片来源:资料图)

  11月底,美国对华北制药下属子公司维尔康的维C反垄断案一审判决落幕。作为被告,维尔康被开出了9亿多元的“罚单”,这一金额相当于上市公司华北制药去年利润的52倍。

  有券商报告指出,“维尔康在美国没有可执行资产”。这成为华北制药一些投资者的“定心丸”。“没有可执行资产,不赔这个钱,大不了直接走人,反正美国的维C业务又不赚钱。”有投资者认为,9亿多的判罚很可能成为“空头罚单”,“这样一来,对上市公司毫无影响”。

  相关律师表示,退出美国市场的“舍卒保车”之法技术上看似可行,实则暗含着诸多法律和商业风险,天价罚单背后,华北制药即将面临的抉择恐怕远非放弃美国市场那么简单。

  反垄断官司始于2005年

  一场历时八年的反垄断案仍未画上句号,华北制药面临巨额罚单。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6日,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做出一审裁决,维持了今年3月该案件陪审团的决定,判定被告中国华北制药集团下属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在美国维C反垄断案中败诉,并承担约1.53亿美元(约合9.34亿元人民币)的赔偿。

  一位曾经买过华北制药股票的投资者在微博上表示:“当年手上的那些华北制药的股票曾经被牢牢套住,跟这事儿脱不了干系!”

  之所以说“当年”,因为这起涉及华北制药的反垄断官司在2005年打响。当时,华北制药维尔康、江苏江山制药、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维生药业这四家中国最大的维C生产企业,先后在美国地方法院被起诉,理由是“操纵推高维C市场价格”。该案也成为我国企业遭遇的第一例国际反垄断诉讼。

  华北制药等企业在美国的遭遇,得到了商务部的声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公开表示,相关中国企业的行为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的法律、法规。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审理结果“不公正、不恰当”。

  据了解,2000年之后,我国逐渐成为维生素C主要生产国之一。为避免企业间不正当竞争导致的海外倾销指控,2001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商务部下属六大进出口商会之一)组织国内四家主要维C生产企业开会,强制达成了维C出口数量和价格的协议。这一协议,被美方作为中国企业“价格操纵”的证据。

  医保商会12月10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一审法院不考虑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期的具体情况,不尊重中国政府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解释,其数额巨大的惩罚违反了 国际礼让 原则。

  继续上诉 分析称胜算不大

  华北制药维尔康选择继续上诉,但分析称“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今年3月美国陪审团裁决之前,江苏江山制药、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维生药业等3家涉案企业分别与原告以不同代价进行了和解,而华北制药维尔康则选择继续上诉。12月4日,华北制药公告称,子公司维尔康已经决定提起上诉。

  12月6日,华北制药集团法律审计部部长张廷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二审判决结果仍不理想,将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至终审。

  有分析人士称,这一案件华药上诉的胜算不大。有媒体援引反垄断法律师魏士廪的分析称,华药打赢这场官司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在这方面(诉讼)中美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是靠陪审团来认定事实的,陪审团一旦认定事实成立,法院应该就会采纳这种事实。”魏士廪说,(在美国)想要推翻一审的事实认定,在反垄断领域非常难。“如果二审还不能翻案,就只能按照最初判决行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