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奶粉像药品一样管理、销售,安全系数会高很多吧。”这是不少市民的直观印象。而国家此番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渠道已经相当发达的情况下,新开辟药店销售模式,也是出于对奶粉质量的“ 把控”。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奶粉进药店要真正深入人心,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还要迈过几道“坎”。
我们是第一家申报的药店,申报了4 家门店,现在正等待部门审批。芜湖元初药房总经理助理、营运部部长武威告诉记者,芜湖发布药店销售奶粉试点方案后,他们十分积极。
"我们集团有自己研发的二维码系统,可以直接用于药店上架的奶粉,在技术上有便利。"武威介绍说,每罐奶粉都会贴有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手机等终端扫描,可以很方便地追溯到奶粉的相关信息。他表示,药店销售要遵守GS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店系统无论是进货还是销售,其管理都要比超市更加严格和规范,职能部门的监管也相对比较到位,假冒伪劣奶粉在药店出现的可能性显然要比在其他商业场所低得多。
武威称,不过相比较而言,药店的仓储环境、管理等要求更严格,成本比传统商超要高些。药店销售奶粉初期盈利空间其实不大。只有政策推广达到一定效果,后期量做上去之后,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记者了解到,安庆市相关部门目前尚未有药房销售奶粉的试点计划,但多年来,市场已自发形成药房卖奶粉的情况。安庆仁济堂大药房阮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药店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尝试上架销售奶粉,但由于市场尚未形成气候,目前销售量一般。
"我觉得药店卖奶粉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我们从厂家直接采购奶粉,取消中间环节,保证质量安全,同时与药品一样进行管理。"阮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药店来说,医改对于药品价格的调整,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目前药店竞争压力变大,药店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奶粉是个新的盈利领域。不过她也表示,药店销售奶粉还没有经验,国家政策推广普及也存在很多空间,亟待给力。
专家:进药店不仅是做渠道
有药店经营者认为,药店对药品的质量管理较食品更严格,引进药品时都会首先要求供货商提供资质证明,审核通过后才会引进其产品。药店出售奶粉虽然也使用这个标准,但奶粉质量靠药店肯定无法保证,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源头的管控。
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李赛明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加强奶粉质量监管。而" 药店专柜销售奶粉"作为一个渠道控制手段,对于婴幼儿奶粉质量保障有一定好处。不过,政策还需要很好地实施。
具体来说,奶粉进药店的政策出台后,国家还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来明确规定药店的资质,细化相关的销售主体资格和行为规则。目前,药店水平参差不齐,本身也需要规范。此外,销售环节应建立封闭式的销售渠道,探索建立先行赔付制度和追偿制度,探索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其实,要保证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不仅仅在销售环节,更在于从源头、生产环节上加以控制。要想真正做到使消费者放心,应在奶源等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力争做到从奶源开始,生产、分销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环节都安全、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