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十年频爆产品质量丑闻 旗下药房卖假冒保健品

http://www.e23.cn2013-12-26时代周报

    摘  要:12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报称,其在保健食品执法检查和抽检中,查出了包括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宝葫芦大药房销售的“赛而牌维美克减肥颗粒”在内的21种产品含有酚酞、西布曲明等违禁化学药物成分,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营销模式遇困

  哈药子公司三精制药(600829)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同比下降23%,净利润亏损较中季报进一步扩大,共亏损6600万。哈药股份2012年财报则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6.63亿元,同比增长1.1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亿元,同比下降43.81%。至此,关于哈药模式的讨论再次被舆论推高。

  药品营销界内一直将哈药集团旗下各制药单位在2001年之后,以强势的广告攻势炮制市场效应促使企业名气急速扩大业绩迅猛飙升的运作方法,称之为“哈药模式”。

  有相关研究人员曾表示,从1999年开始,哈药在国内各大卫视大规模投放广告,每位电视观众只要打开电视机,十分钟之内,无论哪个卫视频道还是地方电视台都可以看到三精制药和哈药六厂的广告。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哈药利用“见缝插针的广告投放和强大的明星阵容”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也使得哈药六厂这个濒临破产的药厂,迅速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哈药因为广告轰炸被国人熟知,并逐渐成为行业巨头,总营收从2001年的53亿,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176亿。

  记者查阅哈药近几年财报发现,“哈药模式”的广告投入与业绩逐渐出现倒挂现象。

  2011年,哈药股份5.78亿的净利润比起2010年的11.3亿,同比大降48.85%,2012年净利润4.99亿,同比下降14.67%,但哈药股份2012年的广告宣传费用为6.48亿,比起2011年的4.14亿,上升了57%,同时该年广告费是同期净利润的1.3倍。

  根据数据统计,去年108家药企的广告费用支出金额总计超68.76亿元,哈药股份近9亿的广告费用就占去13%,位居广告支出榜首。

  业内人士表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药业市场,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单凭砸广告已经很难促使消费者对某个品牌持久追捧,巨额广告更多的是在稀释公司的利润,效果只会逐渐式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作者:王媛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