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子品牌做试验 国产手机纷纷换“新瓶”抢市场

http://www.e23.cn2013-12-31京华时报

    摘  要:不久前,华为终端宣布将其原来的产品系列“荣耀”单独运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子品牌,并主打电商渠道。事实上,这并非传统手机厂商第一次进行“子品牌”的尝试,在华为之前,中兴、金立、联想等国内领军的手机厂商就纷纷以各种方式打造出了努比亚、IUNI、VIBE等几个全新的手机品牌。

,这也使得这一方案在华为内部讨论了三年之久迟迟未能付诸实施,而最终是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未来可以渠道和终端两匹马赛跑”支持表态下,才压住了反对意见,让荣耀实现“单飞”。

  □点评

  从某种程度上讲,小米的成功证明了互联网手机模式的成功,但至今没有其他厂商能够在互联网手机方面赶上小米,也说明这种模式并不简单,也不是谁都能玩好的。

  独立放权是成败关键

  手机行业分析师成博认为,与小米这样轻资产型的互联网手机厂商相比,传统的手机厂商切入互联网手机市场,既有先天的优势也有着明显的缺陷。

  在优势上,传统手机厂商有着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生产能力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这也使得传统厂商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强,同时产能也更有保障。依赖代工的小米就经常受制于产能和零部件的供应,缺货也成了家常便饭,而传统厂商则几乎不会存在这一问题。

  而传统厂商最大的劣势则是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传统手机厂商的老总们在手机行业里经验丰富,但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却肯定比不上沉浸其中多年的雷军。“现在还有不少手机企业领导认为手机互联网化就是在网上卖手机。”这种观念上的差距,足以影响传统手机转型的成败。

  李易认为,决定传统手机厂商子品牌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两点,第一是老板的决心有多大,决策者能不能坚定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就算亏上一年也不动摇”;第二则是放权,给新品牌更大的自由空间去闯荡,甚至不能害怕新品牌会冲击到自己母品牌。“如果腾讯担心自己的QQ的业务会受影响,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微信了。”他认为,在这些品牌中,受到干涉越小的品牌在未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当然,新品牌的塑造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或许一年半之后,我们能够看到有的子品牌确实为母公司带来了良好的转机。”

  □模式

  各厂商打法不同

  虽然这几家老牌厂商都认定了“子品牌”开路这一共同的做法,但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上,却是差别甚大,基本上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这些不同方向上的尝试,也能体现出这些厂商不同的思路和改革力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