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知名服装品牌欧时力某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爆料称,在2013年双十二大促之后,公司两千多个通过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发货的退件,其中有四百多个被肆意开封。面对大量包裹被开封的情况,上述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欧时力就曾发现申通对其包裹进行私自拆封,甚至出现过盗件行为,但出现这么大型的事故还是第一次。
申通寄件手机被盗的新闻。
离奇盗件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在当事人事后的维权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则是,最多赔付3到5倍的快递费用,在交了保险费的情况下,寄送地与收获地两家申通互相扯皮推诿责任,或以“快递员离职”为由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申通还收到过邮政局就野蛮装卸和暴力分拣问题开出的首例罚单。
2010年12月,一则《申通快递暴力分拣物品现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申通快递公司的仓库里,等待分装的物品被工作人员随意丢放、抛掷、踩踏, 动作幅度之大连一旁的汽车都被震得鸣笛报警。一个月后,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对金桥申通公司作出“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申通快递总部对金桥申通公司作出“停业整顿一个月,并罚款五万元”的处理。
两年之后的2012年12月,申通分拣仓库“一个快件最少经过三次抛扔”的情景再次出现在央视的调查报道中。2013年1月4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约谈了上海申通快递公司负责人,重申了相关法律规定与法律责任,告诫公司加强管理,严格依法经营,特别要求申通快递加强对其加盟点的管理和整改,杜绝“暴力分拣”等情况再发生。同日,申通向国家邮政局递交了自查整改报告。其中包含完善自动化设备、加强员工教育等多条具体整改措施。
据了解,当时正处于修改《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时期,邮政局部门此次并未对申通做出处罚。2010年上海邮政对申通做出处罚决定的依据是2008年颁布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快递企业违反快递服务标准,严重损害用户利益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旧的《办法》并未明确规定“暴力分拣”的法律责任,直至去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才将 “暴力分拣”被新增纳入规管,最高可罚3万元。
如果觉得快件石沉大海或者遇上“买珠送椟”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快递公司贩卖用户信息足以让用户人人自危。在媒体曝光的快递公司贩卖收发件人信息的黑名单里,申通同样赫然在榜。
凸显快递行业乱象
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距今不过8年,这个从2006年才获得合法地位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政策红利释放、电商兴起、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的助推下,呈现出惊人的跨越式发展态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全国快递业务累计完成92亿件,相当于人均7件,逼近全球第一快递大国美国的业务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邮政业占GDP比重将超过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比2010年翻三番。
然而快递企业在蒸蒸日上的同时为何频曝丑闻,乱象丛生?
据记者了解,当下大型快递公司员工动辄超过10万人,但快递员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流动性大,离真正的职业化要求还比较远,大部分快递企业自身的培训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快递企业的教育培训资金支出明显不足。快递员的工作状态正是快递行业奋力追赶市场发展的生动写照。纵使每天都有很多人加入快递员的队伍,甚至有的网点快递员“昨天才干工地,今天就干快递”,但依然喂不饱快递公司对快递业务员的需求。在快递员队伍培养不足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压力和危机开始浮现。
“快递业已经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方盈芝认为,快递市场的迅速爆发,监管政策滞后,行业自律不强,行业标准没有出台,这些都是快递业恶性发展的原因。
广州一家知名快递企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