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知名服装品牌欧时力某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爆料称,在2013年双十二大促之后,公司两千多个通过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发货的退件,其中有四百多个被肆意开封。面对大量包裹被开封的情况,上述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欧时力就曾发现申通对其包裹进行私自拆封,甚至出现过盗件行为,但出现这么大型的事故还是第一次。
彭先生坦言,目前快递行业是低价竞争,行业平均的利润率只有3%-8%,一票8块钱、10块钱的快件,快递公司只能从中赚到5毛钱左右,企业间的竞争只能走量。有业内人士认为,低价竞争的粗放发展模式正是快递问题的症结所在,身处服务行业,快递公司唯有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摆脱发展困境。
然而,由于市场生态剧烈变化,传统的快递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也非易事。在行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快递企业员工收入增收困难导致员工流失严重,企业无暇提高行业水平,也就无法提高赢利能力。面临这一没有出路的循环,很多快递公司的老总都知道问题出在哪,但鲜有探索出成功的转型之路。
面对发展困境,中国市场从不缺政府的“有形之手”。然而,与快递行业是市场的“新生”一样,作为监管者,政府亦是快递市场的监管“新手”,中国政府的监管力量也常常“捉襟见肘”。以市场备受关注的“开箱验视”为例。《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业安全防范细则》等都详细规定了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种类和严格的验视制度。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快件安全事故,甚至出现前不久的“毒快递”事件,都说明政府的规定在企业的执行中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