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果人民币再涨,我也只能把厂搬到越南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逼近6.0大关,升值趋势并未能扭转。然而,面对国家外储的连创新高和中国制造业低迷现状,业内对人民币升值抵制的呼声再起。
在一些经济分析师眼中,只要国内经济保持足够的动力,人民币依然会保持升值趋势。德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今年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速将明显高于去年,外需的恢复将显著提升中国出口增速。其预期人民币今年或将升值2%。
中国制造遇困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对欧美日的外贸额仍然弱势,其中对欧盟贸易额增长2.1%,对日贸易额下降5.1%,对美国则录得7.5%的涨幅。总体而言,中国2013年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亿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低于年初制定8%的目标,连续两年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但考虑到人民币连续升值,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去年依然录得1.61万亿人民币的贸易顺差,同比上涨12.8%,也算基本完成任务。
“我认为这数据多少有点水分。”在东莞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人王建民(化名)表示,王建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珠三角建厂,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生意。由于成本上涨及订单萎缩,近年其在国内的厂房早已关停,但其去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依然达到1亿元。“不怕跟你讲,以前我是从事货物进出口,现在主要就是资金进出口。”按照他的说法,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虚假贸易流通资金。
国内频频出现大规模虚假贸易让热钱入境的情况,2013年前三个月,内地出口“集成电路”数量同比增长近7成,但出口金额同比暴涨近3倍。同时“贵金属”一项的统计也显示出单价飞涨的情况,这种不合理的单价飞涨,让监管层意识到存在虚假贸易的情况,从而在5月开始加强监管。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类似的贸易集结地都在香港,而去年进出口数据中,与香港的双边贸易对总体数据增长的贡献最大,增长了17.5%。
虽然贸易顺差依然在扩大,但中国制造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能力似乎在减弱。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4.58亿美元,同比下降5.71%;而临近生产成本较低区域例如越南,2013年吸收外资增长了54%,其中大部分均集中在制造加工业领域。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2013年大部分新兴市场货币普遍下跌,例如印尼盾兑美元跌至5年新低,中国制造的出口压力不断积聚。
“如果人民币再涨,我也只能把厂搬到越南去。”中山健步鞋业的董事长刘长宁表示,人民币升值以及工人工资的大幅上涨,让刘长宁的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我也明白政府希望我们转型于国内消费者。”他表示,曾在2009年前后着手在国内建立渠道以及品牌,到目前我们也还没有成功。按照他曾经设计的战略规划,未来国内只保留设计及市场营销部门,生产厂家则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