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质量良莠不齐 缺乏3C认证

http://www.e23.cn2014-02-13都市女报

    摘  要:当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行其道,电量不足成为制约用户全天候使用该类电子设备最大的拦路虎,继而移动充电设备应运而生,被冠以“充电宝”的名号。自问世来,因其携带方便、充电快速的特性迅速被用户认可。

  当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行其道,电量不足成为制约用户全天候使用该类电子设备最大的拦路虎,继而移动充电设备应运而生,被冠以“充电宝”的名号。自问世来,因其携带方便、充电快速的特性迅速被用户认可。调查,目前拥有移动电源的网民占比近六成,剩下四成网民中,也有近五成明确表示打算购买。近日,微博网友称,自己的充电宝在使用中出现了自燃现象,令她惊出一阵冷汗。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关于充电宝爆炸或自燃的消息并不少见。不少专家认为,部分厂家选用低廉零件制作,导致产品终端质量无法保证,另外,行业标准不明确也使质量监督很难落到实处。

  品牌杂价格多生产准入门槛低

  2月12日,女报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移动电源产品,出现36.94万相关产品,品牌包括罗马仕、飞毛腿、羽博、品胜等多个品牌,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电池容量从1000毫安时到20000毫安时不等,价格上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产品均有销售。经筛选发现,销量最多的一款移动电源一个月销售了181793件,评价中除对快递速度略作吐槽外,对产品本身纷纷给出肯定评价。

  近日,女报记者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款品牌为羽博的移动电源,电池容量为10400毫安时,售价118元。外包装上,介绍了可使用的充电设备以及对产品本身功能进行了介绍。打开包装,内含充电线、充电插头、移动电源和使用说明书。记者查看了该产品,发现其生产标准为GB/T18287-2000,未发现3C认证的标志。

  据悉,移动电源行业尚无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因此除了原本生产电池的厂家,很多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公司也纷纷加入。另外,社会上也有不法分子,用几元钱购得塑料外壳,放入一只电池,填入沙子或废旧电池增加重量,就能制成30元左右的“充电宝”。因有电池,能亮灯充电。用完后则无法续充,严重可引发爆炸。

  因充电宝安全性缺乏可靠保证,民航局于9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旅客携带锂电池乘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航发[2013]78号)。通知明确,根据现行有效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节》关于锂电池的定义,结合充电宝的特点和危险性,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应当视为备用锂电池,而不是含锂电池的设备。充电宝必须与锂电池一样,严禁放入托运行李。

  移动电源尚无行业标准

  网上关于充电宝自燃的消息并不少见,是何原因导致该现象发生?济南科技市场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王先生称,充电宝是利用电池蓄电的原理,主要用电芯、电路板、外壳进行组装。电芯主要是锂电池和聚合物电芯两种。据悉,聚合物电芯价格从数十元到100多元都有,而锂电池价格不到十元。另外,电路板的好坏也决定着产品质量,有的充电宝出现短路、烧坏现象,基本都是电路的问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曾表示,有的移动电源生产厂家过分追求低价,使用劣质电芯或二手电芯,有些产品甚至连保护板也不过关,这些正是导致移动电源燃烧和爆炸的原因。他介绍,移动电源的电芯大部分都使用的锂离子电芯,必须通过《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GB/T18287-2013)要求的性能测试才能使用,而许多厂家使用的劣质电芯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

女报记者搜索发现,目前,3C认证目录主要包含两类电源适配器产品,一种是音视频设备配套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器和放电器;另一种是计算机内置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均没有包含充电宝,而且移动电源产业还没有任何明确规范以及标准。据悉,去年11月2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