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屡陷食品安全漩涡:米粉奶粉频频出事儿

http://www.e23.cn2014-03-09中新网

    摘  要:1月28日,贝因美原董事长黄小强因个人原因辞职,此举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近10%,谁将成为贝因美新任董事长颇受业内关注。

的冠军宝贝和金装的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缓解不利形势,贝因美延续惯用的品牌推广及营销策略,导致了该公司费用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

  贝因美去年三季报显示,贝因美7~9月销售费用高达7.05亿元,而2012年同期仅有4.87亿元,同比增长了44.76%,销售费用率高达49.7%。销售费用的激增主要是追加了广告促销费用,以提高产品销售数量,提升市占率。

  但贝因美的存货在三季报高达6.28亿元,而2012年同期存货不足5亿元,与之对应的公司应收账款从2012年的2.17亿元升至2.46亿元。这表明该公司产品出现了滞销。

  此外,贝因美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3年,贝因美实现营收61.3亿元,同比增长14.5%,营业利润为9.3亿元,同比增长25.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7.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2013年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5亿元,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同比下降4%,营业利润为2.6亿元,同比降幅为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8%。

  中信建投研究员黄付生指出,由于去年三季度压货导致库存较大、四季度收入下滑。目前渠道仍在去库存过程。随着募投奶粉产能2013年底达产以及库存的逐渐消化,预计今年二季度收入端会出现改善,但由于基数原因,利润端的改善应在下半年。

  瑞银报告也指出,贝因美2013年3季度做了大量买赠活动,导致渠道库存压力较大,预计2014年上半年一级出货量增速将下降。而这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战略频频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贝因美更换董事长恰好处于公司战略调整期。

  今年2月8日,贝因美宣布公司名称由“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意在将公司打造为婴童食品第一品牌,这也意味着贝因美正式剥离非食品业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贝因美成了奶粉行业的一匹“黑马”。它并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在当时伊利、蒙牛等乳企还在自我“疗伤”之际,贝因美借机占据了更多的本土乳业市场份额。不仅如此,贝因美还大力打造整个婴童行业的产业链,经营婴童日用品、服装等相关用品。

  2009年,谢宏曾称,按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婴童经济就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发展阶段,而沿海城市很多都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国内除食品以外的婴童用品市场一定会让贝因美大有可为。

  正是抱着这样的预判,贝因美杀入非食品婴幼儿服务领域,贝因美的产业链被拉长,并先后推出了“BEINGMATE品牌授权经营项目”和“贝因美婴童生活馆项目”。贝因美的主要业务也拆分为两部分,一是婴童食品,一是日用品和玩具等。

  不过,这一模式发展并不顺利。贝因美的婴童用品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该业务的利润率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在分散公司资源和资金的同时,未对贝因美的主业起任何支持作用。

  2011年年报显示,贝因美以婴童用品和婴童服饰为主的“其他类业务收入”为2.12亿元,仅占总收入的4.5%,同比下降18.61%;而奶粉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37%,占营业总收入的89.8%。至2012年底,贝因美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营收的季度环比也在持续下滑。其第三代掌舵人黄小强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战略。

2012年11月12日,贝因美发布公告宣布“出售婴童用品相关业务”,包括杭州贝因美婴童生活馆有限公司100%股权、杭州比因美特孕婴童用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杭州丽儿宝日用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杭州宏元保险代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剥离给大股东贝因美集团等各方。据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